第006版:书香荆州

给生命留下最真的心路历程
——读《罗秋红精品集》

    □吕本怀

    读完《罗秋红精品集》,我脑海里不禁涌现出16个字——日常生活、独特经历、真切感悟、悲悯情怀。

    日常生活

    随笔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这本集子既有罗秋红童年、少年、青年的足迹和人生经历,也有她后期到武汉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写的《父亲》,这篇《父亲》深深地打动了我,真的是有“颤抖的音节”。文中她写道:她考入荆州财校,父亲拿出他三个月的工资,帮她买了一块上海牌手表和两件涤纶衣服。而母亲一边望着父亲,一边摸着我的手说:“你父亲都十年没有做过一件新衣服了,他工作了大半辈子,也没舍得给自己买块表戴……”两相对比,你是否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这样的父亲如何不让她深切怀念?又如何不让她产生感恩的情愫并始终记住那感人的一幕?

    让我感同身受的还有《幺叔和婶娘》《妈妈对你的提醒》《中国人窝里斗习惯》《嘉欣是个优雅的女子》等,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现象,在我的身边也存在过,在我的灵魂深处也涌动过,文学应该主要为真实生活的记录,而最真的又莫过于普通人的家长里短,所有个体的生命史聚集起来才是最准确的时代史!

    独特经历

    从年龄来说,她是一个60后,经历过童年的贫困、求学的艰辛、婚姻的苦涩,这些经历建构了她生命中的特质,同时也铸就了她性格里的坚韧,读着读着,不经意间,那份千帆过尽、饱经沧桑的人生况味便会扑面而来。

    在《一盆叫不出名字的花》里,有个关于猴子的故事,这故事耐人寻味,或许她自己就是那只一直在坚持着往上爬、不管不顾的猴子,这个隐喻足以让人看到迷人的光晕,不仅让她不屈的灵魂得以凸显,同时也呈现出她的生命因韧劲而抵达后的高光状态。

    同时,她打小就有一个文学梦,并最终通过诗歌创作与音乐创作得以实现。她的词曲创作更是卓有成效,我曾听过其中的若干首,并不断地感动与共鸣,其旋律直抵灵魂深处。

    于这些角色之外,她还有着一个谋生的职业——古筝教师。作为教育培训的从业者,数十年来,她用自己的职业操守、人格魅力与高超技艺,赢得了学生与家长的信任,这也构成了她独特经历里的另一个重要乐章。

    真切感悟

    随笔往往离不开感悟,这些文字可谓十分真切。其间的真,为真实,真人实事、真情实感;切,为贴切,切近时代、贴近烟火。

    在《自信是成功的基础》一文里,她这样写道:“无论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首先必须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其次就是要踏实,尤其不能受潜意识里‘也许我在这方面天生就差一些’等观点的影响,这种观点会形成‘自我价值威胁’,这种‘自我价值威胁’对自己的事业会产生消极影响,会使自己处于不利于事业发展的境地,这种潜意识的‘自我价值威胁’可能会直接导致行为上的放松,让人放弃或者逃避。”这的确是她的经验之谈,倘若没有足够的自信,以她的学历与处境,很难想象她能有今天在文学创作与音乐创作上的成就。

    感悟是真切的,是有根基的,它们源自作者在社会里所承担的各种角色——女儿、妻子、母亲、老师、朋友、邻居,她从各个视角给读者留下了足够浓度的酸甜苦辣咸,其中自然也免不了世态炎凉,但更多还是真善美,具有鼓励人们继续前行的养分,这些养分被她转化为各种艺术符号,其意义指向有着清晰的激励导向与审美意蕴,值得我们去细读慢品。

    悲悯情怀

    在罗秋红的文字里,读者可以感受到她有着一颗博大而柔软的悲悯之心。

    她在文集里多次写到母亲,还曾专门为母亲创作了几首歌,她对母亲的情感显然不是一般人可比,母亲甚至成了她生命意志与韧性最重要的源头。她创作的歌曲《坚强的模样》既是对母亲晚年生存的记录,也是她自己人生的写照。

    她是一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女性,对留守儿童现象,她一直都予以关注,并专门创作了歌曲《忐忑的季节》,“我希望我的歌能够让更多人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从而使大家自发地来关爱、帮助支持留守儿童,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普通公民,她体现出了社会责任感,而一个有着社会责任感的人,绝对是有着悲悯情怀的人。

    她还是一个具有感恩情怀的人,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即使微不足道,她也会一直记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