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版:01

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

    □本报评论员

    3月22日,全市“双优化”暨优化营商环境和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工作推进会召开,意味着新一轮“双优化”攻坚战全面打响。奋进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新征程,优良的营商环境既是市场主体的“孵化器”,也是加快发展的“助推器”,必须驰而不息、接续着力。

    立足新起点,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奋力推动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去年,荆州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双双突破3000亿元,迈入新的发展起点。营商环境成功打赢翻身仗,也进入撑杆起跳、纵身跨越的新阶段,必须再加压力、再强措施、再添干劲,否则松一篙而退千寻。要树牢标杆意识,勇于争一流,在政策落实、政务服务、改革破题等各方面与沿海一线城市对标看齐,力争2023年打造成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要树牢争先意识,各地各部门要争相比拼、比学赶超,基础好的县市要继续发力、勇当示范。各部门要唯旗是夺,力争分管领域考核指标位居全省第一方阵。要树牢团队意识,营商环境没有局外人,全市上下“共唱一台戏、共奏一支曲”,共同营造近悦远来的热带雨林式营商环境。

    把握新要求,要克难攻坚、迎难而上,奋力推动营商环境取得新突破。2月22日,省委王蒙徽书记在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强调,要重点打造宽松有序的市场环境等“七大环境”,将湖北建设成为综合成本“洼地”和营商环境高地。这是各地抓营商环境的重要遵循和总体要求。就荆州而言,对标省委工作要求,必须拿出更大决心、更强举措,提升营商环境综合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要问题导向抓整改,以省第三方评估指出的问题为切入口,深入实施优化公共资源交易、优化纳税服务、破产管理、先行先试创建、市县改革一体化推进“五大攻坚行动”。要目标导向抓重点,聚焦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大力提升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水平,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要效果导向抓示范,每年确定一批先行先试创建事项,基础条件较好的改革事项要深化探索、力争在全国推广。

    彰显新担当,要知责于心、履责于行,奋力推动营商环境展现新形象。一个地方营商环境好不好,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营商环境的好形象塑造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持续发力、绵绵用劲;也不是依靠少数地方和部门单打独斗即可,而是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构建强有力的责任体系,各地各部门“一把手”要亲自研究、亲自推动、亲自督办,层层传导压力。构建强有力的推进体系,省考核18项一级指标涉及的市直部门,要市县一体、抓好统筹。市营商办要联合两办督查室广泛运用“四不两直”方式,查实情、听实话、督实效。构建强有力的制度体系,坚持一月一调度、一月一总结,形成问题“搜集、交办、处置、反馈”工作闭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