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版:荆州宣讲

始终保持“两个永远在路上”的战略定力

    □瞿兆松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吹响的这一冲锋号,就是战略定力。“定力”意指正念坚固,如净水无波,不随物流,不为境转。战略定力,简言之,就是实施和实现战略意图的意志和决心,主要表现为追求战略目标矢志不渝,应对复杂局势泰然自若,化解风险挑战胜券在握。有战略定力,临危不乱,面对重大风险挑战和错综复杂形势时从容镇定、意志坚定,能够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保持“两个永远在路上”的战略定力。

    始终保持“两个永远在路上”的战略定力,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

    巩固执政地位,是当今世界各国执政党共同面临的课题,也是一个难题。党的执政地位既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旗帜鲜明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败反“四风”。从顶层设计出发,形成了党的全面领导下由人大产生并受人大监督的行政权、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权力结构。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减少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寻租”空间,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消除滋生腐败行为的土壤。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引用蕴含中国人聪明智慧的古语“民为邦本”,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要为民造福。人民群众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反对和纠正什么。人民群众痛恨“四风”和腐败,我们就要坚决反对“四风”和腐败。

    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守初心使命,勇于自我革命,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害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原体,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更加巩固、国家治理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而努力奋斗。

    始终保持“两个永远在路上”的战略定力,是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的现实需要强烈的忧患意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宝贵经验,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历史自觉和历史主动。我们党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我们这个大党所要解决的“独有难题”,值得全党同志警醒。解决好这个“独有难题”,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要正视党的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加以解决。历史和现实都反复证明,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马克思主义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仔细分析这“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可以说每一个考验、每一种危险都关系到我们党的生死存亡。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于党的坚强领导。强调“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不仅表现出我们百年大党在辉煌成就面前不骄不躁,在严峻的形势和挑战面前更加清醒,也说明必须把党的自身建设问题摆在首要的和更加突出的位置。

    新征程上,我们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科学应对“四大考验”,努力克服“四种危险”,深刻吸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

    始终保持“两个永远在路上”的战略定力,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保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进行自我革命。必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守自我革命政治方向;必须坚持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淬炼自我革命锐利思想武器;必须坚持党的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锻造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自我革命的干部队伍;必须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必须坚持把加强纪律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把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尤其必须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各项建设之中,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制度规范体系,为推进伟大自我革命提供制度保障。要不断完善“四个自我”制度规范体系,实现自我革命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作者单位:洪湖市委党校)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