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版:荆州宣讲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

    □陈慧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交织激荡,针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世界之问、时代之问、历史之问提供了“中国方案”。通过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努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家园。

    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战争与和平是国际关系的永恒主题,消弭战争、永久和平则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今天的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历史证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人类的命运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各国的利益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度融合,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需要各国人民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需要国与国之间相互尊重,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冷战思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搞双重标准,坚持对话协商,以对话解纷争,以对话促安全,以和平方式解决争议。

    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安全是发展的基石,是当今世界各国的普遍要求。针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层出不穷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全球安全格局与地区安全局势的重大变化,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明确擘画了各国实现共同安全的行动路线图,强调把国家安全与全球安全统筹起来,在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上不懈努力,为世界指出了一条新型安全之路。中国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努力改善周边安全环境,倡导结伴而不结盟、合作而不对抗的国际安全合作,超越传统的对抗性、排他性的安全共同体。

    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世界人口80亿时代的到来,是人类进一步思考怎样对地球承担共同责任的时候。粮食、能源安全是全球发展领域最紧迫的挑战。长期以来,中国对世界粮食、能源安全作出重要贡献。中方同印度尼西亚、塞尔维亚等6个伙伴国一道发起“构建稳定和富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倡议”,同多个国家一道倡导建立全球清洁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并在二十国集团提出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倡议。中国坚持在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推进自身发展,将自身发展经验和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与各国携手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面对全球经济脆弱复苏、减贫成果受到侵蚀、南北鸿沟不断拉大等诸多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为各国发展和国际发展合作贡献中国方案,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中国不断加强同各国的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各国文明开展平等对话,成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为了全人类共同利益,提出坚守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画出世界各国人民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的最大同心圆,超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差异,揭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内涵,为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提供了价值基石。

    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一直致力于同世界各国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面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宣布“双碳”目标,推动落实《巴黎协定》,这充分展示了中国全力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意志,也充分表明中国是全球气候治理的积极推动者和参与者,体现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彰显了中国愿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新贡献的坚定态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指明了各国携手应对挑战、打造清洁美丽世界的实践路径。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将中国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

    (作者单位:湖北省委直属机关工委党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