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版:荆州宣讲

突出党建引领打造基层社区治理新格局

    □刘 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党组织是统筹社区多元治理的主体力量,党建引领是实现社区有效治理的重要途径。

    党建引领基层社区治理的必要性

    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是人民,执政地位的实现、巩固都需要依靠组织体系来开展活动,获得群众支持。同时,党的基层组织必须覆盖每一个党员,从而弥补基层政府不能延伸到社区、不能直接到达居民的不足,起到连接政府和居民的作用,为实现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提供制度优势。

    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的必然选择。近年来,社区治理虽然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由此产生的后果都需要社区居民来承担。因此,亟须加快推进社区治理创新,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整合各类社区资源,团结各类治理主体,共同破解现行的治理难题,真正营造一个和谐、有序的社区治理环境。

    党建引领基层社区治理面临的问题

    党组织治理权威弱化。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及社会生产要素的多样化,使原“单位制”下权力高度集中的社区党组织治理权威弱化、领导核心作用难以发挥。同时,伴随着生活方式日渐多样化与个性化,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意愿逐渐下降。部分社区居民对社区缺乏归属感,对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物业缺乏信任感,也使治理社区的难度相应升级。

    不同治理主体各自为政。同一社区范围内,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和“两新”组织等基层党组织相互独立,各自开展党建工作,交流和融合度不够。

    社区工作者素质参差不齐。近年来,社区工作者的整体素质有所提升,但其综合素质还不能满足社区治理创新的需要。特别是在一些生活消费水平较高的地区,薪资待遇不高很难吸引到高素质人才到社区工作。同时,由于提供的培训机会有限,部分社区工作者不能紧跟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群众参与度有待提升。居民参与度不高的社区治理,难以实现和持续“共建共治共享”。部分社区治理实践中存在居民参与渠道不多、方式不新等问题。在社区公共事务中,居民习惯于扮演被动参与角色,对自己利益相关的事项积极参与,无关的则漠不关心等现象依然存在。

    党建引领基层社区治理的建议

    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重心在城乡社区、关键是体制创新。因此,积极稳慎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区治理任务,需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强化“三个引领”,夯实党建根基。强化政治引领。要持续加强政治忠诚教育和纪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更加自觉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具体而言,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社区特色相结合,融入社区党建活动中,以先进思想教育人、陶冶人,以此来凝聚各类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共识。强化组织引领。以社区党组织为轴心,联动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力量,建立社区党建联盟、社区“大党委”等区域化党建联建平台,发挥组织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凝聚各方力量下沉基层解难题。深化党建带群建工作,推动一大批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融入基层,协调解决辖区内基层治理和公共服务问题。强化机制引领。构建“党组织领导、社区参与”的协商机制,不仅在社区党组织引领下建立多层次社区协商平台,促进各主体良性互动,而且要密切联系群众。将群众吸入社区治理网络,纳入社区协商范围,通过协商解决社区疑难事务,提高社区治理效率,通过建立合理有效的协商规则、流程来推动社区公共事务的高效决策。

    聚焦队伍建设,为社区治理注入活力。聚焦选优配强。科学核定专职社区工作者数量,突出政治标准,拓宽社区干部选用渠道,严格标准程序,创新选任方式,精选优秀人才。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不断充实社区工作者队伍,加强社区工作力量,为基层社区治理提供坚强保障。聚焦素质提升。以做好社区党建和服务管理工作为重点,坚持专业能力和社区需求相结合,突出人岗相适原则,有针对性地搭建平台,强化实践锻炼。聚焦关怀激励。建立社区工作者岗位与等级相结合的职业化管理体系,落实激励关怀措施,进一步激发社区工作者投身基层、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的热情与干劲。

    探索机制创新,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推动协同共治。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推动自上而下单项治理向多元主体协商共治转变。通过组建社区“大党委”,加强与行业系统主管部门沟通协调,推动区域协同共治。创新治理方式。推进“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有机结合,持续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进综治中心与网格中心标准化建设、一体化运行,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走访与排查,积极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寻求技术支撑。探索建立综合性民主民生互动平台,推动多主体参与、收集民意、服务基层。在线上线下的融合互动中,实现层层动员、层层配合、层层落实,不断推动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社区治理,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作者单位:公安县委党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