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约公元前11世纪:鬻熊至周,事西伯姬昌(周文王)。 约公元前1027年:周成王以子男之田封熊绎于楚蛮,居丹阳。约前10世纪末至前9世纪中: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封其三子为王,前799至前792年,楚君自称为“公”。 前764年,熊仪卒,被尊为“若敖”。楚君始有谥号。前740年,蚣冒卒,弟熊通杀冒之子而代立。 前704年,熊通自立为“武王”,此后楚君皆称“王”。 前698至前691年,武王克权,使斗缉为权尹,楚国创县制。 前689年,楚文王熊费由丹阳迁都郢(今荆州纪南城)。前671年,楚成王为结好于诸侯,遣使聘于鲁,又纳贡于周。周惠王赐昨,令楚“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 前656年,楚与齐等国订立“召陵之盟”。 前642年,楚成王着力经营铜矿的开采与铜器的冶铸,已能大量制作青铜礼器、兵器、乐器及生产、生活用具。郑伯始朝于楚,楚成王赐以金(铜),既而后悔,与之盟曰:“无以铸兵!” 前638年,楚、宋战于泓。宋师大败。 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楚败,晋文公称霸中原。前613年,楚庄王即位。 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观兵于周郊”,问鼎之轻重大小。前597年,晋、楚战于部,晋师大败。楚庄王成春秋五霸霸主。前584年,楚大夫申公巫臣因内部矛盾叛楚投晋,为晋通好于吴,晋、吴结成联盟,吴始伐楚,楚国面临两面作战的不利局面。 前575年,楚、晋鄢陵之战(今河南鄢陵境内),楚军失利。 前548年(楚康王十二年),楚令尹子木使司马掩治军赋。掩“书土田,度山林……量入修赋,赋车籍马”,对楚国的土地和人口状况进行了一次普查。 前545年,楚康王卒,子熊员即位,是为郊敖。郊敖四年,康王弟子 围杀郊敖及其二子。子围即位,是为灵王。 前535年(楚灵王六年),灵王即位后便大兴土木,为章华之宫,国人负担沉重。 前529年,楚灵王不恤民力,穷兵默武,导致内部自相残杀,楚灵王 也在乱军中自缢。其子弃疾即位,是为平王。 前522年,楚平王荒淫无道,谗臣费无极当权。平王杀伍奢及其长子伍尚。太子建、伍员(子胥)奔吴。 前515年(楚平王十三年),楚平王卒,子珍立,是为昭王。次年,伯州犁之孙伯豁奔吴,国人怨谤其君。九月,令尹子常杀费无极,以取悦于国人。 前511年(楚昭王五年),吴始用伍员之谋,以三师轮番袭楚,楚师疲于奔命。 前506年(楚昭王十年),吴、蔡、唐结盟伐楚。吴师连败楚军,五战及郢。楚昭王弃郢,济汉,入于云中。旋至郧,由郧奔随。楚大夫申包胥如秦乞师,哭秦庭七日七夜,终于感动秦王,出兵援楚,退吴。 约前488至前486年(楚惠王元年至三年),惠王以子颖为太师。楚任不齐、公孙龙先后至鲁,从学于孔子,孔子儒家学说逐渐影响于楚。 前479年(楚惠王十年),楚太子建子胜(被封为白县县公,称白公胜) 入郢,杀子西、子期于朝,劫惠王,欲自立为王。叶公沈诸梁率方外楚师入郢,与国人合攻白公胜。胜兵败而自缢死。 前433年(楚惠王五十六年),楚惠王为曾侯乙作钟、缚,铸铭:“唯王五十又六祀,返自西阳,楚王熊章作曾侯乙宗彝,奠之于西阳,其永持用享。” 约前389年(楚悼王十三年),楚在县一级政权上置郡,以郡守为一郡之长。吴起由魏至楚,任宛守,为楚北境军政首脑。 约前388至前382年(楚悼王十四至二十年),悼王以吴起为令尹,实行变法。楚国扭转了自声王以来屡败于韩、赵、魏的不利局面,连战皆捷,诸侯畏楚之强。 前381年(楚悼王二十一年),楚悼王卒,反对变法的诸贵族攻吴起,射杀吴起并中王尸。太子臧立,是为肃王。按楚律,“丽兵于王尸者,尽加重罪,逮三族”。肃王尽诛射吴起而伤王尸的贵族,坐射起而夷宗者七十余家。 前364年(楚宣王六年),楚人甘德观测天象,发现岁星(木星)旁有橙黄色小星(木卫三),当即作了记录:“单阙之岁,摄提格在卯,岁星在子,与须女、虚、危晨出夕入,其状甚大,有光,若有小赤星附于其侧。”这一发现比伽利略于1610年用望远镜发现木星卫星要早近两千年。 约前363至前359年(楚宣王七至十一年),肃、宣以来,楚西侵,自汉中南有巴、黔中。 前341年(楚宣王二十九年),齐将田忌奔楚,宣王郊迎,封之于江南。次年,秦孝公封卫鞅于商,南侵楚。楚宣王卒,子商立,是为楚威王。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