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版:书香荆州

孤独的寂旅
——陈白云散文集《像树一样》序

    □黑丰

    明万历年间,从长江边上的一片白苇黄茅间,走出了三个“布衣方巾”,他们反对拟古蹈袭、厚古薄今,提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共同开创了“公安派”这一彪炳千古的文学流派,在中国文学浩瀚的史册里增添了斑斓的一卷,这就是史称“公安三袁”的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正是“公安派”性灵文学的独创精神的影响,使陈白云一直在文学的峰峦间攀爬、追逐、挖掘和创造无限的可能性——无疑,他是荆楚大地上一股强劲的上升流,是不知疲惫的孤独的寂旅。

    刘勰《文心雕龙·情采》有述:“若乃综述性灵,敷写器象。”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谓:“文章之体,标举兴会,发引性灵。”写文章,要写自己的山川河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陈白云的这些文字,独抒胸臆,发之笔尖,如出水芙蓉般本真,也反映了他内在的性格与表达于外的文章是一致的,他在体察自己先天禀赋、性情气质的同时,持续锤炼着脱俗风骨,养成凌云之气。

    一个作家,对社会的贡献,往往不在于他“码”了多少字,编了多少故事,写了多少本书,而在于奉献了多少启示性的“思想”。陈白云的《像树一样》,字里行间燃烧着思想的火焰:如《心灵的修行》,通篇蕴含着人生哲思,闪烁着智慧火花;《磨墨人生》,以别具一格的笔调阐述了“十年磨一剑”的磨砺精神、“典尽客衣三尺雪,炼精诗句一头霜”的功力、“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定力;《幽兰吐清气》写出了兰的神韵、气质和风骨。由此可看出陈白云功夫之深。

    写作,固然需要天赋,但勤奋更为重要。“勤”是通天的,自助者,天助也。天赋是人的一种异禀,这一异禀,乃上苍所赐,以此回馈社会,当属本然。唯有靠勤奋,与天赋形成呼应,它才不会像磁铁的磁性一样消失。

    我曾耳闻,陈白云平时除了做好单位的本职工作外,几乎每个双休日都在家里作文,一类是工作稿件,另一类即廉政散文。此书中发表在中纪委官媒的文章《秀杰之气终不可掩》《密密堂前柳》《书法之气》《宣纸如云》等,大多是他这样“磨”出来的。而且,据我所知,在中纪委媒体特别是《中国纪检监察报》发表文章,是很难的。特别是《文苑》栏目,审稿非常严格,发表的大多是国内名家作品。陈白云也为单位赢得了不少荣誉。现在的党政机关,就是要多些这样的能“沉潜”的青年。

    法国作家勒内·夏尔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诗人不能长久地在语言的恒温层中逗留。他要想继续走自己的路,就应该在痛切的泪水中盘作一团”。“恒温层”是什么,就是常规语言。作家不能一直待在语言的“恒温层”里,不然就不会产生超常的文学性语言。

    如“蝴蝶是这个下午的一半,另一半,我听到了落叶的叫喊”,你听见过一片落叶的尖叫吗?你感受过落叶的“另一半”吗?这就是诗的语言,超常的语言,很有咀嚼性。散文亦如此,不要废话,不要铺陈太多,要让第一处风景充满人的心机、每一片树叶都好像充满某种“阴谋”,不要让它莫名地摇动,它的动一定有它的原因。比如,陈白云写的《坐在音乐之树上遐想》,有一句是“悟道,悟什么”,然后是“悟成寂静,悟成修竹,悟成一片枫叶,生长衰落,悟成一只大雁,南来北往”,一下子把你带入诗境,而那把约定俗成的东西重新打碎又重新组合的智慧与勇气,那大彻大悟的意象,也预示着人生的宽与窄、轻与重、起与伏。诸如此类,一些文章虽篇幅不长,但隽永耐读,有鲁迅式的表达,颇有《野草》的味道。

    陈白云并不是职业作家,但他却能够在喧嚣的世界里给自己开辟一方天地,甘坐冷凳,甘享寂寞,遵守节操,勤于思索,用心记录生活的点滴,用情谱写岁月的篇章。这种“守得住”的文学精神,让他不仅在文学领域拥有志趣相投的知音,而且在事业道路上也始终保有莫逆相随之人。

    文如其人,人如其文。心至善,情至诚,志必坚。简单的陈白云就在简单的生活中行走、沉思、发现,并在纯粹中执着地追求诗、书、文、武。他爱好广泛,且都有所建树:以惊人的毅力练就了双臂二指禅,散文《学拳之理》发表在武术专业期刊《武魂》上;书法随笔《读书的境界》《心正则笔正》刊发于《书法报》,书法作品在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展播……文学,需要深厚的知识积累。我们要以“发现美的眼睛”去感受生活,也要进行无止境的心灵修行。许多的生命景象,都在他真善的描绘中,斑斓呈现,却又意味无限。

    文学是陈白云的梦,写作早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他细致入微地观察生活、体验人情,寻找折叠时间的支点,饱含对生活的赞美、对事物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向创新性、内向性、深层性、美学性奋进。

    我深信,文学不但可以改变思想,还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陈白云从乡村走到县城,从“豆腐块”到诗歌散文集《光与影》,再到散文集《像树一样》,这都离不开他的勤奋写作。《菜根谭》里有一句讲得好,“伏久者,飞必高”。伏,不是盲目地“伏”,而是有准备地“伏”,三年,甚至三十年不鸣,才有可能一鸣惊人。一切的底部往往是一切的峰巅。在它的上面,海水咆哮翻腾,海底,安然不动。

    陈白云是80后,正当好年纪。希望他继续努力,以潜在的力量、更加自觉的姿态,致力于文学对社会现实、时代生活和人民大众的关怀与担当,用广阔而富于创造性的艺术笔力,表现时代和民族的精神品格。

    希望他以更开阔的视野、更敏锐的触角、更广博的胸襟,写出更多表现时代脉络和具有辨识度的优秀作品,开创文学新境界,谱写文学新篇章。

    是为序。

    (黑丰,诗人,后现代作家。主要著作:诗集《空孕》《灰烬之上》《猫的两个夜晚》《时间深轧》,实验小说集《蝴蝶是这个下午的一半》《人在芈地》,随笔集《一切的底部》《存在-闪烁》等。)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