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版:专题报道

砥砺拼搏勇担当凝心聚力谋发展

    □东升镇党委书记成先军

    石首市委对标省委和荆州市委要求,提出要加快推进“三城三化三翻番”,全面建设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市;对东升而言,就是要牢牢把握“建成市域副中心”的目标定位,坚持一个主战略不动摇:坚持实施工业强镇、农业兴镇、生态立镇、旅游旺镇发展战略。紧抓三个目标不放松:抓经济建设不放松、抓产业发展不放松、抓社会稳定不放松;依托四大平台谋发展:依托东升仙鹤工业园平台推进工业项目建设,依托走马岭省级文化遗址公园平台推进全域旅游建设,依托共同缔造平台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依托“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平台推进民生事业发展;聚焦六大板块求突破,精心谋划,凝心聚力,大干实干快干,全力打造特色生态经济镇。

    抓招商增效益,深入推进经济建设。做大做强传统产业,打造新型工业实力板块。做好“园”字文章,抢抓石首工业阵地东移的历史性机遇,加快推动东升仙鹤工业园建设,筑巢引凤,实施仙鹤关联项目招商攻坚行动,以仙鹤配套工业项目为重点,优先保障仙鹤需求度高、项目经济性好的项目落户仙鹤项目周围,同步推进东升综合物流园、商务接待中心等项目招商。集中开展服装纺织产业大招商,全力挖掘本地企业家人脉资源,合理规划服装纺织产业园建设,以具有比较优势的招商条件吸引中小服装纺织项目落地石首,用量变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做好“快”字文章,积极参与做好石首市城东工业走廊建设整体规划,坚定不移、抢抓时间完成各项双征任务,积极对接做好石首通用机场和疏港大道建设,全面协调配置东升镇存量工业用地资源,探索引进产城融合建设战略合作伙伴投资建设工业基础设施,努力确保重大工业项目如期落地开工。做好“优”字文章,坚持领导干部联系工业企业工作制度,在技术改造、资金融通、矛盾协调等方面为工业企业发展出实招、尽实力,努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积极对接上级优惠政策,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为企业提供更多政策、资金扶持。实施一企一策,推动鑫鼎金再生资源、东升塑业、荆粮楚味、东升米厂等企业进入全市规模企业行列。

    抓产业促增收,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做特做精新型农业,打造农业产业活力板块。打造特色规模农业,借助宗尧科技,聘请专业人员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调配,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发展多元化农业产业链,重点发展虾稻连作、蔬菜瓜果、中药材等产业,促进全镇农业经济体系形成。加快梓楠堤2000亩吊瓜基地建设进度,实施好1万亩油菜轮作项目,重点打造S221沿线300亩油菜花海示范点,推进特色农业规模化发展。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建设,出台农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探索组建镇农投公司,整合优势农业资源,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新增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畅通产品销售网,积极探索“互联网+”农产品销售渠道,积极配合石首通用机场、疏港大道、东升综合物流园建设,逐步完善交通运输网,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构建产加销一体化的特色产业链条,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抓规划重配套,深入推进城镇建设。做美做亮集镇集群,打造文化小镇特色板块。科学规划布局,以创建全国文明镇、发展特色旅游为重点,合理利用现有的古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教育、田园风光和乡村特色,突出文化传承型、革命教育型、生态保护型的美丽乡村建设理念。积极配合石首市打造城东工业走廊,绘就“北部发展现代观光设施农业、中部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南部发展历史文化旅游业”的城镇布局。实施城镇综合改造,以百亿仙鹤投产达效为契机,结合擦亮小城镇建设,大力推进街道“硬化、净化、亮化、美化、绿化”五化工程建设,加快东升商务接待中心、文化娱乐广场、政务服务广场、列货山佳苑、东升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增强镇区人口积聚,增强企业就业吸引力。推深做实共同缔造,坚持“组织领导、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模式,依托村民理事会、乡村振兴促进会等自治组织,深入推动群众参与管理村级事务;优化“镇-村-组-中心户长-群众”五级网络包保体系,充分发挥“五老”觉悟高,威望高的优势,扮好“五员”角色,引领群众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等方面共同建设、共同管理,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开展“星级文明户”、“最美庭院”等评选活动,增强村民荣誉感和共同建设的积极性,推动共同缔造活动在乡村振兴中结出硕果。

    亮名片优品质,深入推进生态旅游。做优做活全域旅游,打造特色文化魅力板块。东升镇紧扣“文”的优势,坚持“绿”的底色,做足“生态”文章,实现全域旅游“有颜值有卖点”。完善旅游规划,重点发展走马岭古文化旅游,焦山河赤色军政学校红色旅游,新港口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体验旅游;重点扶持发展新港口、走马岭、焦山河等村建设田园综合体;重点打造梓楠堤油菜花海项目、吊瓜基地,两湖有机鱼生产基地,发展湖泊生态观光旅游、垂钓休闲等,全力推进精品路线、休闲路线、红色生态路线建设,注重挖掘红色故事、红色人物、历史典故、民俗风情等,将生态、民俗、历史和红色充分结合,实现1+1+1+1>4的效果。

    抓治理惠民生,深入推进社会建设。做实做稳社会民生,打造社会民生幸福版块。抓好社会综合治理,积极构建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纵深推进各领域专项整治,全面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抓好安全生产和市场监管工作,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农村卫生室布点建设,扎实做好医疗防治工作,优化异地就医结算报销流程,增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安全防御能力体系建设。织密民生保障网络,做实就业优先政策,切实做好困难群众关爱工作,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发放,做好退役军人事务工作,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系列工作,切实保障校园安全环境。丰富群众生活,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充分利用镇文化综合体、东升商贸广场、新港口百姓大舞台等平台,不断推进“全民健身工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抓督导强素质,深入推进队伍建设。做常做严督促落实,打造机关干部清正版块。牢固树立“党建+”理念,把党建融入中心工作,着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把纪律挺在前面,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以账单式管理为抓手,将抓督查抓落实作为核心内容,在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任务中抓落实、求实效,以铁的纪律,保持“干”的本色,实现广大干部“有担当有作为”。强化“包干制”。对镇里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任务,落实责任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真包真干,真正落实。强化“督查制”。突出“常、严”俩字。组建镇专人专职队伍专门负责抓督查,严格标准、严厉措施、严肃纪律,形成督查工作的常态化,抓住关键不撒手、紧盯目标不松劲,切实推动工作落实。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