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珂 在长江边长大的我,从小就听爷爷讲“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故事。也常被父亲扛在肩头,目睹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的风姿。 听父亲说,从他记事起,素有着“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故乡,就一直缺一座横跨长江的大桥。南来北往的人流、物流都要经轮渡转运。当时,民间还流传过“武汉一大怪,火车需要轮渡载”的俗语。若是遇上大风大雾、江水涨潮、轮渡停航,南北交通就会骤然断裂。于是,人们都盼望着能有一座贯通南北的大桥,使“天堑”变“通途”。不久后,中央批准了建设武汉长江大桥的提议。接着,百万武汉市民齐出动,有的日以继夜施工劳作,有的满腔热忱捐款捐物,大武汉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爷爷说,他曾亲自参与过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这座桥之所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是因为它开了世界建桥技术的先河,采用新式的“管柱钻孔法”搭建桥墩。钢梁悬臂架设施工,所有的铆钉都是人工铆合。桥墩坚固、桥身稳固。他还清楚记得,大桥的那些铆钉是自己废寝忘食,亲手一颗颗铆上去的。后来大桥建成,“天堑”变了“通途”。爷爷为了纪念那段历史时光,还与大桥亲切合影。多年后,爷爷拿着照片重游故地时骄傲地说:“看!这桥还是最初的模样!没有开裂,没有变形!” 在爷爷潜移默化的感染下,父亲也对武汉长江大桥产生了特殊的感情。他常对我说:“你看!这桥如一条巨龙般横跨长江,气势恢宏。桥上车水马龙,桥下舟楫如梭,稳稳肩负着贯通大江南北的重任。这是咱们上辈自豪的回忆,将来你也会有你特别的回忆!”在父亲的陪伴下,我看过阳光明媚、人声鼎沸的大桥,也见过灯火齐明、静谧安然的大桥。在桥上领略过车流如水,奔腾而去的场面。也听过火车长鸣,呼啸而过的喧嚣。每个时段都能领略到不同的风景,所有风景皆构成了我对这座桥的感情记忆。 后来我渐渐长大,常常自己来到武汉长江大桥,欣赏桥上的车流不息,桥下的波光潋滟;听货车的“轰隆轰隆”和轮船的汽笛阵阵;感受桥头连武昌,桥尾接汉阳的宏伟壮观;还有整桥贯晴川阁、龟山、莲花湖、蛇山、黄鹤楼等多处景点的如诗画卷。这波澜壮阔的景致常激起我对勤劳先辈们的无限崇敬。 如今,数十年过去,武汉长江大桥的荷载量早已远超最初的设计标准,却依旧巍然屹立、历久弥新。它令江城儿女勇于开拓、自强不息。江城儿女也因它更加眷恋故乡。它不仅是一座让“天堑”变“通途”的桥梁,更是一座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桥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