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牛政玲 前几天收拾衣柜,翻出了一个纸袋,打开看,满满一包鞋垫,从大到小,整齐地排列,这是几年前母亲为我们一家三口赶做的。 那一年,年近八旬的母亲眼睛出了问题,视力下降,看东西模糊。她担心视力一年不如一年,要赶着给儿孙们多做些鞋垫。我劝她:“眼睛不好就不做了,没必要做这么多鞋垫呀。”母亲说:“自己做的鞋垫穿着吸汗又舒服,趁着还能做,给你们每个人多做几双,放着慢慢穿,以后想做也做不了。” 她把闲置的棉质布料和旧衣服收拾起来,熨烫平整,自己用面粉熬成稀浆糊,一层一层把各种花色的布粘在一起、再按照每个人的尺寸裁剪成型,踩着缝纫机“嗒嗒嗒”地缝起来,虽然针脚粗细不匀称,但细密结实,厚薄恰到好处。 母亲知道我在冬天脚怕冷,还特意找一个用坏的电褥毯,给我做了几双厚厚的棉鞋垫,素雅的花色,暖暖的绒布,垫进鞋子,即使在冰天雪地里,脚下也是热乎乎的。 记忆里,农闲时间,母亲的双手不曾闲着,她给一家老小纳鞋底、缝鞋垫,忙的不亦乐乎。那时候,做鞋垫很讲究,母亲先在鞋垫上描画出形状,然后戴着顶针,用艳丽的花线一针一线,绿色的叶,红色或粉色的花朵,细细缝出漂亮精致的图案。 后来,家里添置了缝纫机,母亲不仅做鞋垫,还学着缝补和裁剪衣服。她说衣服旧一点没关系,但要洗干净,缝补的平平整整,不能破着洞让人笑话。那时正长个子的我,没几天就窜高一截,裤子总是被母亲及时地接上一大截。母亲的大箱子里放着一本厚厚的裁剪书,她翻来覆去地看,照葫芦画瓢地给家里人做出不同样式的衣服。 如今,母亲日渐老去,但她不愿做一个闲人,还是要尽自己所能,为儿孙做事。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心安踏实。 天下的母亲都有相似的爱子之心,前些天看到一个视频:一位七十多岁的老母亲在院子里缝被子,她中年的儿子躺在被子上晒太阳伸懒腰,像是回到了小时候。温馨的画面,母子俩满满的幸福溢出了屏幕。 看着视频,我想起老舍先生说过:“人,即使活到七八十岁,有母亲在,多少还可以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就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但却失去了根。有母亲,是幸福的。” 愿岁月静好,我们能温情地陪伴在母亲身边,让幸福生根、发芽、长成一树繁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