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监利市是“水稻生产第一县”“全国小龙虾第一县”,水稻种植面积常年在220万亩左右,粮食产量长期在湖北省排名前列,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了监利力量。2023年,监利市持续以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推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落实落地,促进农业生产绿色高质量发展。 新品种:优质水稻品种筛选提升水稻品质 近年来,随着小龙虾生产比较效益的提高,监利市因地制宜发展了“虾稻共作”高效生产模式,面积达到了108万亩,位居全国第一。面对虾稻田生产条件、播种时期及田管方式改变,筛选适合于监利本土种植的高产稳产抗性好的虾稻品种(组合),对于稳定粮食产量,增加农户收益至关重要。近年来,监利市连续开展优质水稻品种品比试验,将试验成果作为年度主推品种的科学依据。2023年,监利市从全市大米加工企业、合作社及种子经销商店公开征集22个品种,分成中熟组10个,早熟组12个,通过统一管理、详实记录、科学分析,综合考虑田间表现和市场反响,筛选明年主推虾稻品种,为“监利大米”品质提升打好基础。 新技术: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发展生态农业 近年来,监利市高度重视生态农业发展,持续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和化肥减量增效工作,为“监利大米”品牌创建增添绿色环保元素。 2023年,监利市通过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推广生态防控、物理防控、生物防控等绿色防控措施,力争全市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62%以上,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5%以上,化学农药使用量较上年减少1%,全市农产品安全检测合格率达99%以上。建设水稻、油菜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15个,示范区面积2.35万亩,水稻节本增收达300余万元,辐射带动面积120万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023年,全市将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365万亩次,完成肥料效应、化肥利用率、侧深施肥等田间试验30个,开展农户全年施肥情况定点调查460户,发布主要肥料配方信息,加强化肥减量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推广。同时,在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三新”配套上实现突破,建立水稻侧深施肥+缓释肥、水稻侧深施肥+水稻专用配方肥及小麦种肥同播等化肥减量增效升级版示范面积4万亩,推进施肥用量精准化、施肥过程轻简化,提高化肥利用率。 新模式: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助力“一地双收”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传统间套种技术的创新发展,通过合理筛选玉米、大豆的品种、行距和株距,采取了“2行玉米+4行大豆”的套作模式,在玉米亩种植密度和产量不变的前提下,每亩多收70%大豆,提高单位面积综合产量,实现“一地两种”“一季双收”增粮目标。今年,监利市承担全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广面积0.35万亩,为更好的保障各项工作有效推进,让种植户解除疑虑、掌握技术,监利市农业农村局成立了“局领导班子+业务骨干”的领导小组和专家技术指导组,召集农技人员、种植大户开展集中培训10余次,讲解种植技术重点难点;提前调度播种专用机具,抢抓农时,保证播种作业需要;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指导群众种植技巧和田管注意事项,力争实现种植误差最小化、种植成效最大化。下一步,监利市将持续优化服务,加强农资保供调运,把握病虫草害统防统治关键技术节点,全力保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达产达效。 新理念: 监利大米“八个三”工程三年行动锻强产业链条 为把监利水稻生产优势转化为“监利大 米”产业发展优势,提升“监利大米”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2023年,监利市制定了“监利大米”品牌创建“八个三”工程三年行动,即建立三个“基地”(试验示范基地、自营核心基地、网格合作基地)、认定三种“对象”(米业头部企业、水稻种植头部合作社、水稻种植大户)、主推三个“品种”(2023年主推红香优丝苗、源稻19、又香优龙丝苗)、推广三种“模式”(虾稻、油稻、再生稻)、规范三化“操作”(全程机械化、全程绿色化、全程标准化)、打造三档“产品”(高档、中档、普通)、落实三项“奖补”(种植、收购、加销三个环节进行奖补)、提供三种“保障”(领导保障、技术保障、政策保障),选定恒泰集团、名宇米业、喜来香农业、佳丰农业、内荆河农业、尚禾农业、金草帽农业、禾畴米业、龙兴湖米业共9家主体为“监利大米”品牌创建单位,创建优质稻基地20万亩、网络种植大户5000户,做实做强“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产业化网格经营模式,强化多部门联动、多项目支持、多主体参与,打响“监利大米”虾稻米、晚香米、再生香米等系列品牌,提升“监利大米”公用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让产业链价值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