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版:江津笔会

高考记忆里的光

    □袁俊

    高考是人生的一次经历。今年的高考临近,不免对自己36年前的高考经历勾起了回忆,感触颇深。

    岁月带着时光去流浪,一路走过,熟睡的往事也会在梦中扬起面庞,那些过往的悲欢离合,仿佛飘荡在流年里的青烟,弥漫了整个岁月。

    高考不仅是知识程度的较量,也是一场比体力比信心的综合考试。1987年的高考时间定在7月7日、8日、9日3天。我当时就读蒲圻一中,学的是文科,经过1年的备考,终于要上战场了。

    6日晚上,我们几个同学就聚集在一起,策划如何在生活上应对高考。开会之前,大家都说了些相互勉励的话,然后进入正题,商量如何解决伙食问题,最后形成统一意见,住还是在各自的集体学生宿舍住,高考3天,早中晚3餐每人出资50元。钱统一交给李波同学,他负责结账,多退少补。

    晚上,我们相约去了那家餐馆,试吃了一餐,餐馆老板见我们是老乡,又是高考的学生,还是有点同情心的。菜加得很足,我们吃得很开心,于是就定了下来,支付了当天的餐费和订金。

    当天晚上,我们就回各自的宿舍休息,确保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迎接第二天的高考。

    在宿舍,书、资料基本是看不进去了。我们都是复读生,心里不紧张那是自欺欺人的话,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加之天气炎热,街面上还是有嘈杂的声音。很难入睡,那年的3天,我根本就没睡好。

    高考的考场就设在学校里面,红色的平房,考场不在我们班的教室,单人单桌,每间考场30人左右,两位老师监考。那时我们文科考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6门课程,每天考2门。

    第一天考语文、政治,考完了后我们几个同学直接去餐馆就餐,当时一餐饭也就25元钱左右。要知道,我们当时1个月的生活费也就50元,聚餐已经够奢侈的了。考试期间,我们定了规矩,吃饭的时候不准议论当天考试的内容,有位同学总是议论,遭到我们的攻击,后来他就不说了,以免影响考下一门科目的心情。

    那年,我在睡眠质量相当不好的情况下应对高考,各门功课的考试结果可想而知。像是都相约好了似的,每门功课都是70分左右,总分446分。特别是地理,我当年参加了湖北省地理知识竞赛还获了奖,也严重失分了。

    7月10日,清理好所有行李物品,带着忧伤的心情,走向汽车站,离开蒲圻。

    在汽车站,碰见了班上的同学舒海林,他也准备坐车回神山。在车上,我邀他在杨家岭下车,一起吃个饭,花费15元。

    想到同学一别,不知还有没有机会再见面了,诉说高考的失落,畅谈同学的友情,我们还每人要了一支啤酒,在慢慢诉说中吃完高中期间在蒲圻的最后一餐饭。

    人总是会分开,为着我们不可妥协的前途和所谓的明媚希望。青春终究要散场,失去的东西不能回来,但有一些东西我们能够把它带走,在我们的人生轨迹中打下永恒的印记。我们在依依不舍中离别,挥挥手离开了蒲圻。

    作为一个经历过高考的人,我以为,高考就像是一次炼狱的洗礼。因为你身上不仅仅是自己的命运,甚至是父母的期盼、家庭的希望。当初高考分数线下来的时候,我情绪十分低落。后来发生逆转,有个中专学校因扩招,地理知识竞赛加了10分,我被一所省属中专录取,毕竟对自己多年的付出给了一丝安慰。

    1987年我的一段高考经历和记忆,不值得炫耀,却刻骨铭心。回忆起来,这段经历和记忆已经凝聚成我的一种生活态度,那就是:相信只要努力,就有希望;人若在、梦就在,许多事都可以从头再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