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湖北洪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全面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记者赵叶秋通讯员温峰 为保护洪湖湿地生物多样性、维护生物安全、筑牢长江中下游生态区安全屏障,近年来,湖北洪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下简称“洪湖保护局”)采取多项措施,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前迈进。 不惜“断臂”换绿色 “你想住在火星上吗?没有动物,没有植物。”一百多年前,恩格斯的诘问,至今依然振聋发聩。哪怕忍受“断臂”之痛,也要为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铺路,让荆州“驶上”绿色发展的快车道。 洪湖保护区始建于1996年,2000年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1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洪湖野生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调查显示,截至目前共有维管束植物286种,浮游植物288种,浮游动物123种,底栖动物36种,鱼类87种,陆生脊椎动物205种;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种,被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确定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238个生态区——长江中下游生态区的重要地区。 受历史上围湖造田、围网养殖、过度捕捞、外来生物入侵以及气候变化等影响,洪湖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生野生动植物种群和数量下降,特别是珍稀野生动植物面临生存危机,让人痛彻心扉。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坚决扛起“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政治责任,从2018年7月起,洪湖保护区实行全面禁捕退捕。除科研、执法、旅游、救援和生态修复施工船外,渔船从洪湖全部退 出。洪湖保护局与监利市公、检、法和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昼夜执法,水岸同治。近两年共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4002人次,执法船艇4770艘次,水陆巡护里程累计达20.5万公里。收缴渔具渔网6631件,网片长度达50多万米,处理“三无”船舶43艘,劝退垂钓人员9100人次。共查处涉渔案件58宗,刑事打击21人,行政处罚32人。 同时,洪湖保护局主动认领洪湖水质不达标问题清单,从科学监测、项目推进、全面禁捕、提升综合管理等方面制定了具体整改措施;对2017年以来卫星遥感监测人类疑似问题1302个进行全面销号整改,对2021年11处人类疑似违法活动问题进行现场核查;全力配合并圆满完成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工作,顺利通过督察“回头望”,积极开展长江警示片反馈问题的整改,洪湖保护区勘界立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 不负天地载育恩 “天地生万物。人与动物的关系就像多米诺骨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学会尊重自然,保护好与我们相生相伴的每一个物种。”5月18日,洪湖保护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近几年来,洪湖拆除养殖围网18.7万亩,退垸还湖面积16.76万亩,增加天然湿地面积35.46万亩,占洪湖保护区总面积的 57%。天然湿地面积的增加,为水生生物恢复提供了足够的生态空间,解决了生物资源破碎化问题,为生态重构创造了条件,为生态恢复奠定了基础。如今,洪湖大湖已重现“浪打浪”自然美景。 “湿地好不好,要看鸟多少”。近两年在洪湖栖息繁衍的候鸟日益增加。其中夏候鸟达3万只以上,冬候鸟达10万只以上,留鸟超过1万只。洪湖再现“鹤汀凫渚,雁阵排空”的盛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回归保护区,新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青头潜鸭55只,占到全球数量的5.5%左右。国家二级保护鸟类花脸鸭4000多只、小天鹅1300多只,还发现了多年未见的珍稀鸟类大天鹅、白额雁、小白额雁等。水生植被恢复良好,自然恢复植被面积累计达5万多亩,其中以莲、菰、芦苇为主,人工种植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3000多亩。重点保护并恢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粗梗水蕨、野大豆、野菱、野莲,其中野莲恢复面积达4万亩以上。 随着生态立市战略实施,洪湖保护区生态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正在逐步升级。近几年来,洪湖保护区大力申报争取项目,加快生态修复进程。全面完成金坛湖生态修复示范区项目、湖滨带斑块复绿项目、湖滨带河道清淤工程项目、退耕还湿、湖滨带生态修复、信息化建设和野生动物疫源病病监测项目等,共争取中省项目资金约2.1 亿多元,为大力保护和修复洪湖生态环境提供了资金保障。 不把遗憾留后世 竭力开展多样性生物保护工作,是洪湖保护局多年来致力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责主业,也是荆州市政府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一个缩影。 2022年10月27日,荆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关于加强生物多样性协同保护的决定,为洪湖保护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决定》提出在与两市一州一林区人民政府协同编制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明确神农架——三峡库区、武陵山森林、江汉湖群湿地、大洪山森林等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及其保护重点,确定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领域及优先行动。并提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流域综合治理,优化建设动植物园、濒危野生植物扩繁和迁地保护研究中心、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等抢救性迁地保护设施,支持建立野生动植物遗传资源基因库,完善生物资源迁地保存繁育体系,推进特殊物种人工繁育和野化放归工作。明确重点外来入侵物种、重点区域和防控措施。 多年来,通过坚持不懈努力,洪湖保护局搭建起了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本骨架,为未来荆州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筑牢了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