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版:新闻周刊

荆州
多措并举让非遗传承更有力

    楚式漆器第四代传人、楚式漆器髹饰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邹传志在荆州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活动中向市民展示髹漆技艺。             (邹传志 供图)

    6月13日,“宜荆荆恩非遗同行”赶集会现场,一件红黑相间、栩栩如生的荆州楚式漆器引起记者关注。“曲水流觞茶具根据王羲之《兰亭序》而作。器盖刻出红黑相间流水,器壁绘出士大夫郊游盛景,结合现代工艺,具象荆楚风韵,曾入选湖北十大创意礼品榜单,在今年举办的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设计比赛中获优秀作品奖。”楚式漆器髹饰技艺省级传承人邹传志向记者介绍。“目前,前来订购的电话仍响个不停,最多的一笔订单有500件。”

    据悉,此次赶集会荆州共有五项非遗项目亮相。楚式漆器髹饰技艺是国家第三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漆器”工艺的高峰。

    荆州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1项、省级非遗项目45项、市级非遗项目108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1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00人,拥有国家级传统工艺站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个。这份亮眼的非遗项目名录背后,是近年来荆州在非遗保护、传承、利用各项工作中走出了一条夯实根基、打造品牌、融入生活的发展之路。

    夯实非遗传承根基。2019年以来,荆州市完成对代表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工作,对非遗资料的数字化整理工程。2021年制定了《荆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非遗项目国家、省、市级传承人进行年度考核工作,与4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签订传承人责任与义务的四方协议书。

    打造非遗文旅品牌。为了振兴湖北省传统工艺,2017年10月经文化和旅游部批准,建立国家级传统工艺工作站。工作站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荆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下,以楚式漆艺为核心,集合其他传统技艺项目,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共同建造。让非遗有机融入景区。2022年通过非遗集市、传统戏剧表演、文创手作互动实践等丰富多样的宣传方式走进沙市洋码头文创园景区,激活传统文化资源,擦亮文旅融合底色。培育非遗旅游体验基地。2022年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公布湖北省首批非遗特色村镇街区名单的通知》,荆州开发区幸福村(荆楚非遗技能传承院)入选全省首批10个非遗特色村镇街区。

    非遗走进百姓生活。2020年荆州沙市区成为“非遗在社区”全国试点城市。先后建设25个“非遗在社区”示范项目、培育20个示范点;以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为主要依托,建立凤台社区“汉绣”、黄家塘社区“淡水贝雕”等非遗工作站13个、民间工艺大师工作室18个;全区80%以上的社区(村)都成立了非遗或民间手工技艺工作室,并配备了专兼职管理人员。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郑健捷 通讯员周勇 卢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