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曲《摘朵栀子花》余音绕梁,一杯恩施玉露润泽人心。6月12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化馆选送的非遗文艺作品与非遗项目在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中悉数亮相,让市民游客跟随恩施非遗名片,窥见非遗之美。 “宜荆荆恩非遗同行”赶集会现场热闹非凡。恩施州推选了恩施玉露制作技艺、油茶汤制作技艺、利川柏杨豆干制作技艺、来凤藤茶制作技艺四个非遗生产性项目参加展示展销。“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利川柏杨豆干,早就听说过这种来自恩施的特色非遗美食,今天不出市就品尝到它,值了!”53岁宜昌市民张先生说,他特意购买了麻辣五香两种不同口味,准备带回家给家人尝尝。 另一边,恩施玉露制作技艺的参展企业恩施市润邦国际富硒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向来往市民介绍:“恩施玉露传统制茶技艺包含蒸、搧、抖、揉、铲、整六大核心技术和搂、端、搓、扎四大手法。我们此次带来了冷泡茶和绿茶两种茶类,给市民提供双种选择。希望能让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了解茶,爱上茶,参与到茶的事业中,这样才能生生不息。” 据悉,自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启动以来,恩施州加快对代表性项目评估与申报、对代表性传承人的评审、考核与补助,开展非遗项目“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军营、进企业、进景区”六进活动,常态化举办非遗的宣传教育与交流展示活动。 截至目前,全州共建成非遗传承基地118个,非遗传习所66个,传统工艺振兴示范基地66个,传统工艺工作站50个,传统村落50个,特色村寨34个,特色小镇14个,民族文化示范学校90所。截至2022年底,恩施玉露制作技艺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组成部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全州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6项、省级66项、州级142项。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2名、省级98名、州级326名,非遗传承人才体系成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源头活水。芭蕉侗族乡民族初中、利川市民族实验一小、建始县长梁民族小学、宣恩县民族实验小学、咸丰县唐崖镇燕朝小学等多所学校被认定为“非遗进校园示范学校”。恩施土家女儿城2022年5月入选全省首批非遗特色村镇街区。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初步建成。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郑健捷 通讯员马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