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张卫平 荆州,一座充满诗意的城市,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就出生在荆州、工作在荆州,而诗仙李白更是与荆州有着不解之缘。 一提到唐代大诗人李白,荆州人大多会吟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不过,我倒更喜欢李白的《荆州歌》。一句“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同样是从白帝城谈起,却将长江三峡的险峻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喜欢李白这首诗,是因为《荆州歌》比《早发白帝城》更多了些对荆州的描述。 《早发白帝城》里的那句“千里江陵一日还”,只是让人们记住了江陵这个地名,而《荆州歌》里的“荆州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头绪多,拨谷飞鸣奈妾何”却为人们描绘了一幅江汉平原的独特风景画。 其实,这并不是李白第一次到荆州境内,也不是第一次为荆州“做广告”。李白第一次到荆州,是33年前他25岁时,于大唐开元十三年(725年)春,从白帝城顺江而下,进入荆州。 李白站在顺江直下的一叶扁舟之上,吟唱出进入荆楚的第一首歌: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从蜀中入荆楚,第一站就是江陵(荆州城那时称之为江陵)。本来,自汉代以来,江陵便为荆州的治所,所以常常以“荆州”专称江陵。唐代天宝元年(742年),全国的州改为郡,荆州便改为江陵郡。江陵南临长江,北依汉水,西控巴蜀,指臂吴越,水运便利,士民繁庶,为南方重镇。 李白在荆州期间,恰逢司马承祯往朝南岳,路过荆州。司马承祯是司马懿之弟司马馗的后裔,也是道教上清派的第十二代传人。由于司马承祯的名气非常大,引起了当权者的注意。则天、中宗朝频加征召,但司马承祯均不应。唐睿宗雅尚道教,承祯方赴召。入宫不久后便辞归,睿宗赐给宝琴、花帔。工部侍郎李适之赋诗以赠。后来,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后,先后两次召请司马承祯入京。开元九年十一月,李隆基亲受符箓,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道士皇帝。据说司马承祯与李隆基的对话使这位帝王心向往之,以致对身边的大臣说:恨我学仙也晚,只能随命为天子。自此,司马承祯以“帝王师”名扬天下。天台山也逐渐成为道教南宗的祖庭。 因这次际遇,李白《大鹏遇稀有鸟赋》,赋中,李白自比力簸沧海、遨游八荒、睨视万物的大鹏,以“稀有鸟”喻司马承祯。只有稀有鸟才能真正欣赏大鹏。在表达对司马承祯知遇感奋的同时,李白亦冀望得到司马承祯的提携,“我呼尔游,尔同我翔”,同登寥廓。 李白在江陵兴致勃然地观赏民俗民事。他玩味当地流传的地方民谣,观察士民生活风情。留下了语言清新,有汉魏乐府之风的《荆州歌》: 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荆州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头绪多。拨谷飞鸣奈妾何! 诗里开篇说,五月的白帝城边,江水暴涨多风波。瞿塘险要,舟人有谁敢行船而过?随后,笔锋一转,写道:荆州麦子熟了,蚕茧已经出蛾,家家都在煮茧缫丝。我一边缫丝,一边思念你,思念比一团乱丝的头绪还要多。布谷鸟飞鸣,不能解我之忧而更加引起我的思念,这叫我怎么办呢? 李白在江陵行踪不定,或谓他曾离开江陵去巴东,然后,由巴东又返回江陵。离开江陵后,李白又游走四方,足迹远涉洞庭、苍梧、长沙、岳阳、江夏、金陵、维扬、越中、扬州、汝州。最后,终于在安州停下了匆匆行走的脚步。 除了以上两首诗,很多人还都会背诵李白的《游洞庭》: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随着白云边酒的畅销和宣传促销,李白的这首诗成为荆州人耳熟能详最著名的诗句,既让白云边身价大涨,也让李白成为荆州乃至湖北家喻户晓的“明星”。 李白写这首诗,是在唐肃宗乾元二年,也就是公元759年,距今已有1258年了。那一年,李白已经58岁了。年过半百的李白在官场失意之时,却被铁杆“粉丝”——永王李璘打造成罪犯并送进监狱。安史之乱后,李白参加了李璘幕府,被流放夜郎,在流放夜郎途经白帝城(今重庆奉节县)时遇到大赦,由三峡返回湖北、湖南。当年秋天,李白在岳州(今湖南岳阳),碰到了行经岳州、贬官岭南的刑部侍郎李晔与被贬谪守岳州的贾至。李晔是李白的族弟,贾至是李白的好朋友。三人相遇岳州,李白异常兴奋,提议相伴去游洞庭湖。 第二天,李白与李晔、贾至泛舟湖上,观赏洞庭壮丽美景,不知不觉就游到了洞庭湖的边沿。此时,天色已晚,船夫停船靠岸,夜泊湖口(今松滋市境内)。三人开怀畅饮松滋当地佳酿,赋诗抒怀。 饱尝流放禁锢之苦的李白,终于在洞庭湖光山色的辽阔天地中找到了渴盼已久的自由,高兴地吟出了“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这一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句。 “湖北茅台”——白云边酒,也因此得名。 在李白的意境里,南湖的秋水,夜寒无水雾,就好像可以乘水波直通银河上青天。姑且把洞庭湖赊卖给月宫里的嫦娥,再驾船到白云边上去买桂花酒。 李白再一次和荆州亲密接触,是想给自己谋个一官半职。在大唐,觉得自己有才华,就可以给当地主政官员写自我推荐信,当然,这封推荐信如果是有个有背景有来头的人写,效果会更好,和现在一样,熟人好办事!但是李白天生放旷,不拘小节,抑或觉得他人文笔不能说尽太白雄才,于是自己洋洋洒洒写了一篇,确实是跌宕起伏、气岸雄伟,显出李白心雄万夫的志向。开篇一句立时为人传送,“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今日看来,真是一句好广告语,这么一来,天下人更知道这座荆州城了。虽然李白这次还是没有得偿所愿,但是一篇文章让人传诵,也可稍微缓解一下他失望的心情吧!不知道这位以礼贤下士、推贤荐能,提携后进著名的官员,为什么没有理会李白,不得而知。但是从另一件事情上看,韩朝宗并非大度之人,当年他想推荐孟浩然,但是孟浩然喝多了,弄得韩朝宗很不高兴,以后再也不提推荐之事了。所以,这时后人无法猜想,只能呵呵了。 荆沙作为唐宋年间繁盛的航运要道,“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很多诗人曾泊岸荆沙,或驻足小住,或流连数日,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动人诗文,吟咏江津风物,为荆沙背书、成为代言,即如王子安之与南昌、杜子美之与成都、范文正之与岳阳、苏东坡之与杭州、辛稼轩之与镇江,城因诗文而名显,诗文因城而增彩。而岁月绵延,这些作品就融入了城市文脉,与当地文化水乳交融,伴随游宦商贾,流传四方。 李白与荆州也是如此,虽然他不是荆州人,但是在荆州的文化碑帖中,有他的浓墨重彩、一席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