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荆州”最早见于《尚书·禹贡》。相传古代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九州,荆州为其一。自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即位,将国都自丹阳徙郢(今荆州城北5公里处纪南城),到公元前278年白起拔郢,楚国连续20代王在此建都400余年,创造了华夏古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堪与古希腊雅典文化媲美的楚文化。此后,至公元963年,先后又有8个朝代在此建都立国,包括楚国在内共有34个帝王在此建都,历时500余年。公元前278年,秦陷郢,分郢地置江陵县,为建县之始。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将华夏设十三州,荆州治所江陵。 公元前206年4月,西楚霸王项羽封共敖为临江王,都江陵。西汉末年(9年-23年),王莽篡汉,一度将江陵县改为江陆县。东晋(317年)晋元帝司马睿将云中、九原、定襄、宕渠、广牧、新丰6县侨置于江陵,南郡、江陵治所同在荆州城。404年至405年,晋安帝司马德宗被挟持到江陵在此恢复帝位。南北朝(501年-502年),齐东昏侯萧宝融在江陵称帝,史称齐和帝,都江陵。552年至554年,萧绎在江陵即帝位,史称梁元帝,定都江陵。555年至587年,萧誉建后梁国,建都江陵。隋(618年-621年),萧铣起兵反隋,沿用梁制,徙都江陵。 公元636年,唐太宗李世民封赵王李元景为荆王,荆州都督治江陵。公元760年,唐肃宗李亨升荆州为江陵府,以江陵城为南都。五代十国时,荆南国(南平)高季兴、高从诲、高保融、高保助、高继冲四世五主建国(907年-963年),都江陵,国存57年。除建都外,从西汉至明代16个朝代曾将王公功臣藩封到江陵建国。1364年,明太祖朱元璋,改中兴路为荆州府,府治江陵。1378年,朱元璋封其第十二子朱柏为湘王,建国荆州(治江陵)。1399年,明惠帝(朱允炫)将北疆辽王朱植改封荆州。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封其第六子朱常润为惠王,建国江陵。1683年,清圣祖康熙(玄烨)设荆州驻防八旗将军府于江陵城,历时228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封建王朝,建立民国。12月,国民革命军攻克江陵,设江陵县知事公署。1932年,省政府在江陵设立第七区专员公署(后改为第四行政督察区)由专员兼任县长。1942年,成立汪伪县政府,至1945年8月随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而垮台。 1949年7月15日江陵解放,10月成立江陵县人民政府,时称人民委员会。1968年8月,成立江陵县革命委员会。1981年1月第九届县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恢复江陵县人民政府。1994年10月,荆(州)沙(市)合并,江陵县建制撤销,筹备并成立荆州区人民政府。1995年2月,经上级批准,撤销荆州镇,分设东城、西城、城南、荆北4个街道办事处,城南街道办事处与城南经济开发区合署办公。 1998年,荆北街道办事处改设郢城镇。2004年9月,全省农场体制改革,将太湖港、菱角湖两国营农场划归荆州区管理。 荆州是三国文化的集中地,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就多次写到现在的荆州,诸葛亮“话荆州”,刘表“据荆州”,曹操“夺荆州”,刘备“借荆州”,周瑜、鲁肃“讨荆州”,关羽“守荆州”,吕蒙“袭荆州”,关羽“失荆州”等脍炙人口的故事流传千古,让荆州闻名海内外。荆州区境内的三国遗址到处皆是,访古探幽,让人感慨万千。关公园、关羽祠、关公庙、点将台、洗马池、马槽、马跑泉、拍马山、卸甲山、松甲山、掷甲山、张飞一担土、得胜桥等三国名胜,让三国因荆州而添彩,荆州因三国而增辉。 (选自《荆州地名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