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开展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是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重要载体。现结合实际,浅谈几点如何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和工作方法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的思路与打算。 一、坚持党建引领聚合力,开创乡村善治的良好局面 一是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健全党建引领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乡村基层治理体系,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共同缔造”活动全过程、各方面,通过健全“社区党组织+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工作机制,形成党员一人带全家、全家带四邻的党员网格化服务管理格局。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为“共同缔造”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二是发挥管理区选派的“第一书记”和包点工作队队员的作用。发挥组织推动和政策引导作用,为社区共同缔造工作注入活力和增加力量。 三是大力传承和弘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在“共同缔造”工作中植入农场特有的“知青文化”和“移民文化”,让知青、移民的后代和党员干部带头参与到公共事务、乡村治理、移风易俗等各项工作中,用实际行动引导群众转变观念。 二、坚持居民自治增活力,激发居民治理的内生动力 一是积极搭建议事平台、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在东河社区以桃源社区居民点、南垸社区以同心小区居民点为试点,开展“共同缔造”活动,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以议事、学习传达、民主决策、民主评议等为主要内容,通过召开板凳会、庭院会、现场会、专题会等形式,引导激励群众积极参与社区各项事务,以此来广纳民意、汇聚民智,营造浓厚的“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氛围。 二是组建“五队两会”组织,统筹整合各方资源。发挥“五会两会”居民自治组织及老党员、老干部、退役军人、有志青年等群体重要作用,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大家共同来干,让原来的由社区“大包大揽”向居民代表和居民组织“民主协商”转变,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合力。 三是着眼小事实事难事,找好找准“切入点”。“共同缔造”不是大包大揽,更不能搞大拆大建,要因地制宜、立足实际、精准施策。今年我区东河社区、南垸社区重点是发动群众全面参与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抓手,以文明创建为载体,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通过缔造共同家园,逐步培育“一盘棋”“一家人”的“共同体”意识自觉,让大家更加自然参与其中、建设其中、享受其中。 三、坚持文明创建扬正气,推动形成崇德向善的风气 一是开展一系列文明创建活动。将共同缔造与树立良好乡风民风有机结合,通过组织志愿服务,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最美庭院、最美东河(南垸)人、好婆媳、好邻居等评选活动,让大家既当选手,又当评委,切实增强群众作为“主人翁”的责任感、成就感和归属感,并实现群众学有榜样、追有标杆。逐步形成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绘就基层治理最大“同心圆”。 二是建立一套长效管理激励机制。为逐步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探索制订社区《居民公约》,并将群众参与的义务劳动、集体活动、环境卫生等活动与积分管理挂钩,通过积分兑换实物的方式,建立“以奖代补,多劳多得”的奖励机制。 四、坚持抓实产业夯底气,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把立足当前工作和着眼长远发展紧密结合,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需要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的强力支撑。管理区东河社区、南垸社区要依托自身的区位、土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可探索发展预制菜订单种植、采摘园、垂钓、农家乐等产业,切实以传统农业+特色产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加快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作者系大沙湖管理区(农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场长)】□李汉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