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版:副刊 绣林

石首与湖广填四川

    □ 成杰

    中国古代人口迁徙大都发生于社会激荡时期,移民则在修养生息时期。尤其是明清以来,官府多次组织大规模移民,逐渐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移民集散地,包括山西省洪洞大槐树、河南省光州固始、湖北省麻城孝感、广东省南雄珠玑巷、河南省滑县白马城、河北省小兴洲、山东省兖州枣林庄、江苏省苏州阊门、江西省鄱阳瓦屑坝和福建省宁化石壁。

    “湖广填四川”从康熙年《招民填川诏》开始,道光年进入尾声,时间跨度约一百年,始发地包括今天的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十多个省,目的地包括今天的四川、重庆、陕西南部、湖北西部、贵州北部。即广义的四川。因为移入四川者半数来自湖广,因此这次大规模移民被称为湖广填四川。

    湖广填四川主要是朝廷提供非常优惠的政策,吸引外省人自愿移入四川定居。时间顺序和地理顺序大致以成都为中心,向四周扩散,晚期移民一般进入陕西南部、湖北西部、贵州北部。经历明末清初的长期战乱,百姓穷则思变,加上先期入川者尝到的甜头就是对后续入川者的诱惑。经历兵燹与失序,有的家庭为了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避免特定情形下子孙遭“团灭”,就让其中一个儿子“填四川”,当然这个儿子的能力是比较强的,以便于异地生根发芽。

    在任何时代,远走他乡,异地求生,都是非常悲壮的。“湖广填四川”的第一代移民同样非常艰辛,但这是社会发展的一曲旋律,毕竟给了黎民百姓多了一条生路的选择机会。事实证明,很多填四川的第三代移民已经比较兴旺发达了。

    石首人“填四川”的也不少,移民时间似乎一般在填四川的晚期,移入地一般在今天的重庆东部和湖北西部。

    石首陀腰树和康家岗则是清代石首县及其周边县著名的移民出发集中地。由于藕池河、调弦河等连通湖南,湘北的华容县、南县、澧县、安乡县等移民乘船水路到石首县,再在石首验票造册登船,始发入川。

    长江北岸的陀腰树是古代石首新厂的码头。陀腰树又名驼腰树、陀杨树,在石首江北区域的长江东岸,现属石首市新厂镇陀阳树村。光绪六年《荆州府志·卷之四·乡镇》载:“龙腾市,在县北百家堤上,俗名驼腰树”。明万历十八年,张居正修荆江大堤后,石首江北洲民居住的村台才有正式名称。在清代,陀腰树为石首县第五都百家坊龙腾市。

    长江南岸的康家岗是古代石首藕池的码头。康家岗在今天石首市和公安县交界的藕池河入口处,但其卫星图地名在今天公安县藕池镇太阳村。藕池是石首县的千年名镇,水路发达,商业繁荣,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分两次从石首县划入公安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