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版:荆州要闻

勇担科技自立自强重大使命奋力打造江汉平原科教创新中心
——访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胡应国

    □记者赵叶秋通讯员吴光辉

    “重要节点、重要精神、重要部署!”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胡应国谈到参加市委六届六次全会切身体会时说,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是在“十四五”规划实施中期的关键节点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提出以实施省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为总抓手,推动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为全面书写中国式现代化荆州篇章明确了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胡应国表示,市科技局将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一二五六”创新体系为引导,以“六大工程”为抓手,推动科创能级实现新跃升,以科技强带动产业强、推动经济强、实现城市强。

    在深入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工程方面,胡应国说,市科技局将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推进高新技术企业“春晓行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战略性新兴企业“挖掘计划”,着力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型企业”梯次培育链,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力争今年全市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10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75家、总量突破750家,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000家。

    胡应国表示,在深入推进创新平台提升工程方面,将加快荆州大学城(荆州科创大走廊)建设,着力打造荆州创新发展启航港、科技成果转化资源富集地。高水平运营荆州(武汉)离岸科创中心,充分发挥研发试验中心、招商引智中心、科技金融中心、企业孵化中心、成果转化中心作用,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汇聚创新要素。聚焦“4611”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新型研发平台,推动实现主导产业研究院、规上企业研发机构两个“全覆盖”。

    在深入推进成果转化畅通工程方面,将围绕五大主导产业和11条产业链进行创新链配置,打造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聚集转化链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运用。深化校地、校企、地企协同创新,健全完善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转化应用体系,推动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常态化开展“联百校转千果”“鄂来拍”等成果供需对接活动,确保全年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200亿元。

    在深入推进科技投入撬动工程方面,将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积极争取中省科技项目资金,确保科技财政投入年增长10%以上,提高企业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积极性。设立科技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落实科技惠企政策,综合运用绩效奖励、项目支持、贴息担保等多元化“杠杆”,撬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推进“科技金融服务滴灌行动”,定期举办系列政银企对接活动,精准服务企业资金需求。

    在深入推进科技人才头雁工程方面,将强化高端人才支撑,实施项目聚才、平台引才,坚持一人一策、一事一议,围绕重点领域、重要产业,加大高层次、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育、引进力度,加快打造人才高地。创新实施揭榜挂帅、赛马选人、不拘一格用人机制,鼓励共享、鼓励创新,包容个性、宽容失败,让优秀人才各展所能、实现价值,涵养“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在深入推进创新环境优化工程方面,将加大湖北省“1+4”科技政策和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意见落实力度,全面激发创新动能。健全完善职务发明赋权等机制,让科研人员“名利双收”,把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优化升级政务服务管理事项,扎实开展“十问十帮”活动,营造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环境,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

    唯干唯实唯先,善谋善作善成。胡应国说,市科技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六届六次全会和全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决策部署上来,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全面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为荆州建设江汉平原科教创新中心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