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季湘 01 童年的夏天,每个夜晚虽是火热的,但也充满了趣味。在星空下,月光如银,昆虫在草间鸣叫,热气蒸腾,整个世界宛如一口大蒸锅。乡下的蚊子似乎不惧怕炎热,哪里人多,它便往哪里窜。在村子里走一走便可看到,在大树底下、禾场边,到处都是乘凉的人。他们或躺在凉席上打着盹,或斜倚竹榻上听着收音机,或坐在竹凳上嚼着花生米喝着小酒。这样的生活,处处充满了闲逸恬淡的味道。 村里老人曾说,最讨厌的就是蚊子,特别是在乡下的旧式房屋里。每到夏天晚上,蚊子便成群结队,嗡嗡的叫声聚在一起简直响得可以,蚊雷蚊市的意义这时候真是深切的感受到了。特别是在阴雨天,一群饥肠辘辘的蚊子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就像细沙一样在人的头上乱舞。作恶多端的蚊子,特别擅长寻衅滋事,见人就咬,逢人便叮,全然不把大于它们身体几千万倍的人类放在眼里。有时候,它还会误打误撞地跑进人的嘴巴、鼻孔和耳朵里去。 要想在这样的夜晚安然入睡,就要想办法来驱蚊灭蚊。一般在傍晚时分,人们会点一把霉湿的旧稻秸秆(也有人烧干牛粪),利用浓烟熏走蚊子。这种烟雾很浓,蚊子非常恐惧,一旦闻到这浓烟味,它们便会躲得远远的。 我曾在一本连环画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古代有一个诗人,即使身陷于蚊群之中,他也没有燃烧霉草驱赶蚊子,而是照样沉着做事,甚至还吟咏出了“飞来柳絮轻,饱去樱桃熟”等妙句。当然,这需要极大的意志力才可以办到的。 有一次,父亲从街上带回来一盒灭蚊片,关好门窗点燃一片,几分钟后,蚊子大多被熏死了,再开窗透气一会儿,随即关上,这样便可以安睡一整夜。至于盘状的蚊香,是后来才有的。睡前,在床边点燃盘状蚊香,不一会儿便青烟缭绕、满室烟味。第二天早晨醒来,时常会觉得喉咙干涩。这是因为在睡眠中,人吸入了很多蚊香的烟雾。这样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02 1998年的夏天,我住在新洲圩堤外的一间小屋子里防汛守夜。堤边的蚊子又大又毒,因我睡前没把门窗关好,蚊子趁虚而入。那天我靠在床头看了几页书,突然困意来袭,我立马放下书关灯睡觉。几分钟后,耳边传来一阵嗡嗡声,不用怀疑,是蚊子发出的声音。我一下子火冒三丈,立刻起身踩着鞋子打开床头灯,可蚊子们却又不见了。我睁大眼睛找了半天,最终看见它停在一处墙面上。我屏住呼吸,慢慢靠近,准备一巴掌拍下去消灭它。或许是我心情太急切,一巴掌打下去,却扑空了。由于用力过猛,我手掌都拍红了,手掌心一阵疼痛。我抬头发现,蚊子就在我头顶盘旋着,正当我准备打它时,它忽然转了几个圈,消失不见了。 关灯后,我竖起耳朵仔细听嗡嗡声。奇怪的是,很久都没有听到动静。正当我昏昏欲睡时,一阵嗡嗡声又把我的怒火点燃了。在它准备咬我之时,我一巴掌拍了下去,突然感到左胳膊上一阵痒,手掌心有点黏,我打开灯一照,原来是一掌的血与支离破碎的蚊子。 蚊子终于被我消灭,我可以高枕无忧的睡觉了。谁料刚刚入睡,一阵痒痛惊醒了我。开灯一瞧,只见蚊子咬过的地方,出现了一大片黄豆般的红疙瘩。我找出风油精,涂抹到上面,热辣灼痛,令我难以入睡。直到天亮,我都是处在迷迷糊糊之中,我的好觉就这样被蚊子打搅了。 武汉的夏天,蚊子特别多。有一年,我在武汉过夏天,一到夜晚,蚊子嗡嗡的叫,在我头顶到处盘旋,好像在向我示威。我伸手过去拍打,洁白的墙壁上就留下了蚊子的痕迹,很不美观。蚊子几乎无孔不入,裸露在外面的皮肤它叮咬,隔着裤子的皮肤它也咬,真是惟恐避之而不及。 一天,我在街边花店买了两棵小的驱蚊草。回到家后,将它们栽到了花盆中,放到了卧室里。然而事实并没如愿,我没点蚊香,蚊子就肆无忌惮在房间里哼着“小夜曲”飞来飞去。一个晚上过去,每个人身上多了好几个红疙瘩,于是一起责怪讨厌的蚊子,也埋怨这驱蚊草没起什么作用。 我只有将驱蚊草移到了阳台上,每天浇一点水,由它生长。冬去春来,它接受了阳光雨露的滋润疯狂生长起来,由原先的三十几厘米长到了七八十厘米。我走进嗅一嗅,有一股浓郁的柠檬香气,此时才恍然大悟:喔,原来这柠檬香气才能驱赶蚊虫。只因买的是幼苗,它散发的香气太微弱了,因此达不到驱蚊的效果。 遭人唾弃的蚊子繁殖能力非常强,它们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传染疟疾、登革热等疾病。目前商场里售卖一些灭蚊工具:电子灭蚊拍、电子蚊香器、电子灭蚊灯等,买的人很多。听说有一种最廉价的杀蚊小妙招:取一个盆子装满清水,放一大勺洗衣粉投入水中溶解,再把盆子放在房间里,也可起到一定的灭蚊效果。 2022年9月13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5749号《关于开展全面消灭蚊子的建议》的答复:国家重大专项课题支持对重要病媒生物监测和传播相关病原体检测技术等开展了研究,在病媒生物(蚊虫)高效自动采样装置、病原体快速检测技术、媒介效能等方面均取得突破性成果,但在创新蚊虫控制技术研究方面总体仍较薄弱。所以目前还不大可能全面灭掉蚊子。 蚊子在世界上有三千多种,仅我国就有三百多种,它们在地球上生存了一亿多年,存在于生物链体系之中,倘若全部消灭,会不会引发生物界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这是值得深究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