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记者 周安一 通讯员 杨遍 “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火热6月,清脆口哨声响彻民兵训练场,沙市区民兵应急排六班班长刘登灿带领民兵集训队开展列队训练。 太阳直射,刘登灿的衣衫逐渐浸湿,黝黑的脸上透出军人的坚毅。 1991年,18岁的刘登灿毅然选择当兵。21岁成为一名共产党员。1995年,从山东青岛消防支队退役。3年后,被分配到沙市区解放街道办事处并加入辖区民兵队伍。2015年,因表现出色、素质过硬,刘登灿被选任为该街道办事处武装部副部长,并被编入沙市区民兵应急排,任六班班长。 “兵心”的底色是先锋红。2020年7月,沙市区锣场镇盘湖出现渠漫堤险情,水势凶猛,民兵队员们刚堆好的沙袋墙被新一轮强降雨冲走,紧急之下,有抗洪经验的刘登灿当机立断,指挥大家将大批油布铺在堤上,再顺着油布重新堆沙袋,防止水从沙袋底下浸入,有效遏制了汛情。 随后,刘登灿又来到长江大堤解放防汛哨所,巡堤查险、劝导群众、后勤保障……哪里有需要,他就往哪里上。 “作为一名党员和退役军人,我必须要豁得出去,才能对得起党和人民。”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刘登灿曾主动请缨,开上自己的面包车,负责解放街道医学观察点的后勤运输保障和发热人员接运工作。 在基层工作25年,这个习惯了“舞刀弄枪”的汉子,也学会了用“绣花功夫”串起街道的“千针万线”。人防安全检查,一个螺丝、一个灯罩的松动,都逃不过刘登灿的眼睛;调解矛盾,他推心置腹,三言两语化解干戈;征兵工作,他严把兵役登记,认真做好初审初检关。负责征兵工作8年来,为国家输送了80余名优质兵员。 刘登灿的亲身实践也深深感染了家人。2021年,刘登灿的女儿刘子晗填报高考志愿时毅然选择了武警工程大学,立志同父亲一样报国为民。 “爸爸是一名军人,他时时刻刻都为了服务群众,我为他感到骄傲。”刘子晗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