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版:特别报道

江陵县秦市乡民兵应急排预建党支部书记李敏:
让“后进村”蝶变“幸福村”

    □ 记者 夏雨彬 通讯员 朱豪杰

    6月底,现任江陵县秦市乡政法办信访专干的李敏正式离开了工作4年多的岗位——秦市乡秦家场村党支部书记。说起这位前任书记,村民们赞不绝口。

    走进秦家场村,笔直宽敞的村道旁,一排排民房鳞次栉比。而在几年前,秦家场村却是个著名的“烂摊子”,村集体没收入,村民心不齐。秦家场村的华丽蜕变,正是始于这名曾经的“兵支书”——“80后”民兵党员李敏。

    2006年,李敏参军入伍,5年的军旅生涯捶打磨炼出了他吃苦耐劳、雷厉风行的性格。2018年,正在广州从事电商工作的李敏,得知家乡秦家场村对外招录大学生村干部助理的消息后,毅然回乡,加入基干民兵队伍,并从大学生村干部助理干起。

    2019年,李敏通过了大学生村官考试,并在换届选举中当选秦家场村村支书。受部队作风纪律建设启发,李敏上任后将“军事化管理”搬到乡村治理中来,与村干部们“约法三章”——吃请不到、送礼不要、办事公道,同时广泛征求村民意见,7次修订村规民约、开展星级文明户、先进典型和全村“好”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在征兵工作宣传中,还以自身经历为青年、家长面对面讲解参军政策和部队生活,号召村里有志青年应征入伍。村支书不仅是一个村的“领头羊”,更是百姓的“服务员”。当时的秦家场村基础设施薄弱,李敏带领村党委班子成员天天往乡里县里跑,硬是跑来了40多万元建设资金,向上争取农田电网等项目,解决了灌溉等农业基础设施问题,村民满意度不断提高。

    基础设施建好了,李敏又带领大家忙生产。从“优质粮食工程”到“稻菜合种”,从温室棚到生态棚,再到现代订单农业……几年间,秦家场村先后推行4次种植结构调整,村子里的时令蔬菜也通过电商物流卖到大城市,村民年均收入增至1.8万元。

    “从军营到基层,不变的是军人本色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李敏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