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版:书香荆州

构建小小说独特的叙述方式

    □ 彭定旺

    从年龄和创作经历来说,李国新与我算是文学同期生,但是从创作数量、发表刊物的品级、被各种选刊和年度选本选中以及各种获奖的数量来说,他的成绩之斐然,已把我等甩得老后;他的成绩岂止是好过我等,作为小小说作者,著作等身,影响之大,能得到如李敬泽、雷达这样的理论巨擘的点评,可以说在全国都是屈指可数的。下面对李国新的作品谈点粗浅的印象。

    李国新的作品大多取材于他熟悉的乡村地域和他浸淫已久的乡镇机关,他在合理和不合理的社会环境中,自觉地捕捉着小说素材;在看似清净如水的日子里,发现着人性的诱惑和阴谋;在乡情、习俗、传统与现代文明、体制的纠缠和冲撞中,用暗讽的笔触表达着良知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景。单看他作品中的某一篇,你或许会发出轻浅的一笑,哦,不过一个故事、一个段子、一个包袱而已,但通观他的众多作品,你会发现作者在不动声色中揭示的是人性与现实相互绞杀的深刻主题;你会发现在清晰简洁、朴实平白的描写里,弥漫着作者微妙的文学感应、深厚的乡土情感、悲悯的人文情怀;你会发现在这一系列的小小说里,构筑了一个给人特殊美感的文学世界;这些意蕴无穷的短小篇章,带着作者对生活沉淀后,大道若简的智慧和宁明气息,时时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通观李国新作品,发现其有独特的叙述方式和叙事语境:

    一是真实自然,接地气。他所写的人物没有大侠、鸿儒、巨贾,没有思想艰深、行为怪癖的人,他笔下的人物都是身边庸碌众生的一员,同学、乡邻、同事、领导等等,身份无外乎是些乡镇一级的科长、局长,更多的还是些各怀心事拼命往上爬的小职员,有些人物虚化为领导,但是从声口气息一看,还是乡镇干部,他们的人生格局决定了他们的世俗情态,他们的语言和行为、心思和计谋,使人即刻能在自己的生活里找出对应的人物和事例来,譬如《好好好》中的老A,生活里像老A这样讲假话大话空话的领导实在太多,每个读者都可找到身边的原型来。所以读这样的作品,一点不生硬,使人感觉亲切自然。

    二是叙述舒缓有致。他的作品开头往往单刀直入,直接进入到故事的剖面,无须铺陈,却又时时注意了留白,句式简短,词语平白,在读者失去耐心前,作品会急转直下,来个出人意料或是点到即止的结尾。作品中的人物也会因一些平凡的念头和是庸俗的举动,往往会因这个结尾而带来意想不到人生结局,譬如,《到领导办公室坐坐》中的老刘,一个后勤副科长,30年里,自己的下属,同事都通过正科长这个职位高升了,而他却永远是个副科长,他到领导办公室坐了坐的无意之举,却使他一下升到了正科长。还有《朋友的宴请》《都在扮演农民》《提意见》等等,都有这样意外而合理,突转而巧妙的结尾。

    三是笔调暗讽,主题深刻严肃。他的每篇作品其实都是揭露和批评,而在小小说篇幅内要完成揭露和批评,除了惜墨如金的文字技巧和巧妙的构思外,讽刺的表现手法无疑是最佳的选择,而讽刺在比喻和夸张的分寸上,极难把控。太过,情绪外露就会像一锅饭在未煮熟前就跑了气,再说篇幅有限,也不容许;太轻,又达不到批评的目的,起不到回味的作用。他的作品往往是在读完的一刹那,那个被讽刺的主体才露出了冰山一角,深刻严肃的内涵在读者的联想和深思里才得到了延展,不得不令人拍案叫绝。

    从晚清的《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作品开始,就出现了直斥现实、直击时政的讽刺小说。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把这类小说确定为“谴责小说”,指出这种小说“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虽命意在于匡世,似与讽刺同伦,而辞气浮露,笔无藏锋,甚且过甚其辞,以合时人嗜好。”他对这类小说“笔无藏锋”的直露式表达技法不看好,认为有迎合时俗的倾向。他的小说一方面继承了批判现实的精神,同时又摒弃了刻画人物脸谱化的弊病,注重从“人性”和“心灵体验”等角度去把握人物,用生活化取代了脸谱化。他长期从事基层工作,对基层的“官风”“民风”十分熟悉,这使得他创作的小说能够表达普通人对官场的认识和体验,或者说满足了普通读者的另类审美需求,使他的作品更现实化,更贴近百姓生活。

    四是虚化,弱化与留白的处理十分得当。小小说要求在极短的篇幅里要完成人物行为和心理的描写,使故事完整,必然有其自身独特的写作技巧和处理技法。一方面它不可能在细腻真实、细节饱满、人物鲜活上着墨过多,另一方面,它又必须有人物有细节,有主题,那么只能在叙述的流动中,在结构的处理中,把背景虚化,把人物关系弱化,通过留白隐藏主题,同时完成这样的任务。他的很多作品都没有背景的具体描写,但通过人物的声音气息,一幅幅县城或是乡镇的风土世俗画卷仍能展现在我们眼前。还有许多作品中的人物都虚化为“领导”老李、老刘等等,在《朋友的宴请》中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都弱化为同学,至于他们之间的过往都没有交代,结尾是同学钱老板把在党校培训的老刘未请到的同学都请到了,原因是钱老板对这些同学说,是新当了县长的某同学请的大家。这个新县长是谁,是老刘吗?他们碰到了老刘,情何以堪,各种尴尬如何化解,作者对这些都用了留白处理,给读者空间,让读者与作者互动。

    李国新在乡村、小镇与城市的穿行中,不追潮流,始终保持创作初心,坚守自己的阵地,终于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构建了独特的小小说叙述方式和叙事语境,尽到了文学介入现实的社会责任,我衷心希望李国新在今后的创作中,能在风格和题材上有更多的突破,斩获更大收获。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