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江汉地区是楚国的核心地带。早在远古时代,就有原始居民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远古文化,为楚国的建立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位于荆州市纪南文旅区郢城镇郢北村的鸡公山旧石器时代遗址,曾被评为1992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它是我国第一次大面积揭露原始人类在平原地区的居住、生活遗迹,展示了原始人类从山地走向平原、从山洞穴居到平地起屋的发展历程,填补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空白。该遗址的上限距今约5万年,下限距今约1万年。刘玉堂先生说:“我们可以推测,鸡公山旧石器文化的主人,只要没有因遭遇特别严重的天灾人祸而灭绝,即使不是现在湖北人的远祖,也会在现代中国人的远祖之列。” 在新石器时代,江汉地区可以分为大溪、屈家岭和石家河三大文化类型,这三大文化既有共性,又各具特色,有明显的传承性和发展性,共同构成了江汉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发展序列。在古史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长江中游一带活跃着一个势力很强的原始部落——三苗,俞伟超先生首先指出,江汉地区以屈家岭文化为中心的原始文化属于三苗文化遗存。张绪球先生也通过对三苗活动的范围、在长江中游的时间及其兴衰过程与屈家岭、石家河文化进行详细比较,得出结论:“长江中游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至迟从屈家岭文化起,到石家河文化结束,都是由三苗所创造。”因此,长江中游高度发达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成为后来楚文化的主要源流之一。正如严文明先生所说:“无论如何,著名的楚文化应是从这里孕育起来的。” 梳理以江汉地区为中心的荆楚地区史前文明的发展轨迹,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从混沌蒙昧到开化文明,这里自古就是人类繁衍生息的一方热土。远古楚先民在这方土地上开辟草莱,生生不息,创造了原始质朴的远古文明,为光彩夺目的楚文化涂上了厚重的底色。而三苗部落对江汉地区的早期开发,则为此后在此立国的楚国奠定了基石。作为祝融后裔的楚人,由北至南进入江汉平原之后与土著楚蛮逐渐融合,发展出影响深远的楚文化。这一清晰的历史进程,对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提供了丰富的实证史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