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何蓉 “共同缔造”活动开展以来,汊河镇始终秉持“以群众为主体、问题为导向”的基本原则,积极运用“五共”理念狠抓示范创建,推进过程当中结合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以及工作实际,探索形成了“充分发挥各类组织作用,以共商共议共谋为抓手,以共建共管共评为方法,以共治共享共富为目标”的体制机制,取得了谋发展破难题、保平安促和谐、美环境兴产业、树新风开新局的良好实效。 坚持党建引领做到共商共议共谋凝聚群众 党的领导是工作的关键,基层党委积极探索发挥把向领航的作用,村(社区)党支部勇毅笃行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小组织密网格发挥打通神经末梢的作用,党员带头示范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做到“小单元”凝聚“大动能”。 共谋村级发展。汊河镇搭建了“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体系,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共同缔造”活动全过程、各方面,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从而进一步优化基层组织体系,真正做到聚拢群众,让群众“站C位”“唱主角”。 共商日常事务。在镇村两级党组织的积极引导下,通过“板凳会、场子会、院子会”的形式,组织群众共商村务、排查矛盾、化解隐患,对房前屋后和身边的小事积极商讨共同解决,搭建共商平台,完善议事规则,让群众诉求和意见得到充分表达,提升基层组织服务功能。 共议管理制度。为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我们制订了“三要”工作法:一要让群众在村集体中找得到位置,提高群众组织化程度,让更多群众认识到我是组织的一员,我是村集体的主人翁;二要让群众在村集体中说得上话,完善民主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让群众在村级事务中有充分的话语权;三要让群众在村级事务管理中发挥出作用,加强村民理事会建设管理,搭建自治平台,推动民事民办、民事民管。 坚持“三治融合”做到共建共管共评引导群众 “自治、法治、德治”建设是工作的重点,通过组织群众成立“四会两队”等各类自治组织,不断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大力推行积分制管理等方式,做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从而实现“小制度”缔造“大文明”。 共建村规民约。通过组织召开村民议事会,让党员群众广泛参与“村规民约”制订,从而使他们自发地成为村规民约的践行者、捍卫者和弘扬者。同时,充分发挥农村致富能手、退转军人、老党员、老干部等在“村规民约”实施中的积极作用,使村民自治有活力,执行力也更加高效。 共管移风易俗。通过成立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等社会组织,从而广泛发动群众,把每个群众都纳入到一个或多个社会组织,引导群众坚决抵制“人情风”、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等歪风陋习,提倡孝亲敬老、厚养薄葬的文明之风。 共评良好风尚。围绕“共同缔造”活动的开展,结合环境整治、乡村治理、移风易俗等内容,组织群众对工作成效进行评价。评选出村里的“最美庭院”“最佳党员中心户”“十星级农户”“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典型,将评比结果在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和评价。 坚持“共同精神”做到共治共享共富联结群众 “共同精神”是工作的要点,通过成立经济组织和基层社会组织,将发展产业、美化环境、平安建设等各方面工作和群众联系起来,打造治理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变群众“站着看”为“抢着干”,从而做到“小组织”助推“大振兴”。 共治基层难题。通过成立平安洪湖红色赤卫队,以党员为骨干,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导群众积极开展矛盾排查和化解工作,对各类矛盾做到了“隐患排查无死角、便民服务无缺位、矛盾协调不上交”,全镇2021年以来未出现重大安全和信访事件。 共享美好环境。通过成立环境保洁共建队,对自家房前屋后做到了“扫干净、摆整齐、保畅通”,积极探索积分管理、爱心超市等激励机制,引导群众主动参与保绿保洁、认种认养、投工投劳等公共服务,实现由事不关己到人人参与。 共富“大家小家”。以村“两委”班子成立的合作社为龙头,构建“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广泛吸纳群众和市场主体共同参与。例如:在应南村通过土地流转,引进先进市场主体围绕“三大板块”打造生态种植基地;在小港村建设集孵化、养殖、收购、销售、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的水产养殖基地;在西池村按照“党建+电商”模式,建设电商直播基地。通过发展这些经济组织,实现村强民富。 (作者系汊河镇党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