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谢葵 彭玉麟(1816年—1890年),字雪琴,号退省山人,人称“雪帅”。祖籍湖南衡阳渣江,生于安徽安庆。1853年佐曾国藩创建湘军水师后,因连挫太平军而声名大震。1861年任安徽巡抚,后为水师提督、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他一生六次辞官,轻财仗义,乐善好施,自奉甚俭。“不要官、不要财、不要命”,立身处世“三不要”为他赢得“刚直”谥号,可谓名副其实,现在衡阳城内的船山书院就是他捐建的。 彭玉麟一生爱梅、植梅、惜梅、画梅,尤以梅花诗画闻名,其笔下的梅花“身姿虬曲,铁骨铮铮”,被誉为“兵家梅花”。他还在每幅梅花画上题诗,合称为“梅花百韵”。晚年辞官后的彭玉麟不仅隐居湖南衡阳“退省庵”潜心画梅,还在江西湖口水师昭忠祠旁边栽满梅花,称之为“梅花坞”。有人说他嗜梅成癖是因为怀念早年的女友梅姑,唐浩明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中就有两处写到彭玉麟的梅花情结。 曲园老人俞樾(1821年—1907年)与彭玉麟是亲家,他的孙子俞陛云娶了彭玉麟的孙女彭见贞。光绪元年(1875年),苏州曲园落成,彭玉麟“染彩写照”,绘红梅一幅,以志庆贺。俞樾大喜,视为珍宝,将《红梅图》勒石建碑。并题七绝两首,其中一首曰:“老彭淡墨写臞仙,不画红梅二十年。特为俞楼助春色,胭脂多买不论钱。” 2018年底,苏州曲园作了一次较大的修缮,画家姚永强找来原碑拓片,重新刻制《红梅图》碑,使人游玩曲园时能够一睹风采,感怀思古。 江苏镇江东北面的长江江心,有一座焦山,海拔约70多米,与对岸象山夹江对峙,与金山、北固山合称为“京口三山”。焦山定慧寺天王殿北侧墙壁上也有一块彭玉麟的梅花图石碑,“臣玉麐印”“南宫少保”字样清晰可辨。碑长约1米5、宽约60厘米。右上方有题诗:“笛里寒梢蕊自开,几年风雨不生苔。山窗夜半禅初定,应喜无香触鼻来。”这首诗是明代高启的《题道上人墨梅》。 石碑题字落款为:“乙丑新春走笔于濡须水师军次以寄芥航禅友补壁雪琴彭玉麐。”由此可知,此画是彭玉麟1865年在濡须(今安徽省无为县城北边)所画,然后邮寄给友人焦山芥航法师。芥航法师字芥航,又字芥舟,号六不头陀,又称不须头陀,晚号不不头陀、守鹤道人等。芥航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五月四日圆寂,塔葬于竹林寺,蒯光典为之作《焦山芥禅师塔志铭》。 除了画作,彭玉麟还留下一封论画的手札,即《致王子寿书》(载《道咸同光名人手札》,台湾商务印书馆1972年影印版),信无上款(原件应有,当为制版时截去),正文如下: 一昨罗公子书来,道先生缱绻下问之意,并示佳章。三薰捧读,不禁心花怒茁,狂喜上天。 麟耳大名久矣,顾未获赛修,无由通款。不意正法眼藏,见石梅爱之,且为谀饰词翰,实鄙人所念不到者。但拈粉调丹,弱而好弄,酒酣耳热,时有悲歌。年来蒿目时艰,觉壮志千寻,渐成弩末。先生谬加宏奖,雄词健笔,飒飒生风,传之千载,后人好读先生诗而兼重麟之画与人,岂非附骥以行?其荣幸何有比数?昔昌黎于长吉,一经品题,名噪长安,麟虽非昌黎如其人,而君则今之退之也。仰借余光,得增身价,感甚且惭甚耳。 前代工墨梅者,以吴中圭为绝,今罕有其匹,知精此技者鲜矣。麟以醉后,信纸涂抹,辄邀鉴赏,嗜痂之癖,何古今人不甚相远哉?然善梅巨帧,麟多醉后作。非借酒以助兴,实因酒而发狂,信手纵横,无盐忘丑,亦以时际艰难,杞忧恒抱,郁郁不平之气,特假作梅老干以舒之。可谓无聊复无奈矣。 入春以来,肝疾作楚,久不访红友,亦久不梦到罗浮。昨以军次,清明寒食漉酒,怅触遥深。不觉玉山欲倒,走笔染纸。曾记前人有句云:“囊中剩墨无多少,聊为通仙写一枝。”盖此意也。 驿使将来,寄尘雅盼,未审铁干横斜中,尚有疏影寒香,仿佛一一否? 并附拓本八帧,先生试嗅之,堵墨间当拂拂有酒气。借博胡卢一笑。 收信人王柏心(1799年——1873年),字子寿,号药亭、薖(ke)叟,湖北监利螺山人(今属洪湖),近代学者、诗人,工书善画,尤以写兰著称。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旋乞养归里。博涉经史,林则徐以国士礼之,曾国藩、左宗棠等遇事亦常就咨询。林昌彝评其诗“音节高壮,格律雄浑,平揖荔裳(宋瑰)可无愧色”。著有《螺洲诗钞》《枢言》等,汇编为《百柱堂全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点校出版)。另编有地方志数种。 阅信可知,王柏心偶然看见彭所作《石梅图》,作诗颂之,彭因此来函表示感谢,并写梅相赠。信中提到吴镇(1280年—1354年),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又自称梅花和尚、梅沙弥,浙江嘉兴人,元代画家。擅画山水、梅花、竹石、古木等题材。他的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取马远、夏圭,干湿笔互用,尤擅带湿点苔。主要作品有《洞庭渔隐图》《渔父图》《秋江渔隐图》等。彭玉麟坦言画梅的初衷:“时际艰难,杞忧恒抱,郁郁不平之气,特假作梅老干以舒之”。可见,他的“梅癖”不独因一女子所发,“狂写梅花酬知己”之说,或有附会之嫌,但琴心剑气,为情史添一佳话,亦无须坐实。 如今,彭玉麟寄给王柏心的八帧梅花拓本虽已失传,王柏心赠给他的三首诗却保存《百柱堂全集》之中。 其一为《彭雪琴观察石梅歌》,将彭比作东吴周瑜,对其文韬武略赞誉有加: 都湖战烽石不裂,文作梅根势奇绝。天然妩媚谁着花,补笔神功仗人杰。人中之杰彭雪公,戈船破浪乘长风。夺江夺湖数十战,战胜直泊吴城东。吴城旧日周郎镇,彭郎再见威名峻。凯歌张宴望湖亭,水国千年两雄俊。醉惊巨石眠蒿菜,横斜影堕孤山梅。彭郎善战复善画,攒花作蕊春风回。 其二为《雪琴方伯自军中枉书,兼寄墨梅,裁诗报谢》,自比侯赢,而将彭比作魏公子信陵君,勉励他像唐代裴度、李愬一样建功立业。 隐矣空山不用文,潜夫谁遣度辽闻。春来鸥梦闲江渚,天外鸿书下阵云。竟许平交魏公子,几时长揖大将军。相酬惟有书生笔,待纪平淮冠世勋。 其三为《寄赠雪琴方伯》: 明公威略震江湖,水国鲸蚁避釉鲈。直卷白波倾酒益,不烦黄石授阴符。雅歌意气军能暇,缓带风流将是儒。东下三山帆进指,凌波苍见正堪呼。 晚清贡生张仲羲(1834年—1924年),又名张继和,号春谷,湖北建始人,他有一首诗,将彭氏梅花与王氏兰草并称: 文中文正济川才,炮火飞时楚岫开。几日灵台歌偃伯,王孙芳草老彭梅。 其诗自注云:“监利王子寿善画兰,彭雪琴尚书善画梅。” 彭玉麟一画一札,王柏心三诗,见证了二人之间的友情,相得益彰,允称双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