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把握作风建设地区性、行业性、阶段性特点,抓住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深化整治,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必须改变固有模式,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真正达到因敬畏而“不敢”,因制度而“不能”,因觉悟而“不想”的标本兼治的效果。 精准定位,分层施教,推进廉政教育全覆盖。在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宣教上对受众范围、受众方式、受众对象进行分层、分类梯度推进,画出廉政教育最大同心圆。一是量体裁衣,提升廉政教育的精准度。为避免不同受众出现“吃不饱”“吃太撑”的情况,在实际教育中可以大胆实践,分层分级对党员干部提供精细化程度高、针对性强的廉政教育党课,按需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切实让每名同志都能各取所需、各得其所。二是聚焦岗位,抓住廉政教育的发力点。开展党风廉政建设针对不同性质岗位既要坚持“一盘棋”,但又不能在实施中搞“一刀切”。要针对不同岗位不同特点,制定个性化廉政教育套餐,加大廉洁用权教育力度,增加遵规守纪教育比重,做好道德品行教育等。切实使每个岗位人员守好政治关、权力关、亲情关、生活关、交往关。三是精准辨识,加强廉政教育的规范度。切实掌握党员干部的思想动态和现实表现情况,落实好“三个区分开来”,充分发挥“四种形态”监督执纪效能,分别明确教育内容,分类解决存在问题,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精耕细作,因势利导,提升廉政教育质效。从供给侧上,廉政教育内容讲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合实际的具有威慑作用的教育典型;从需求侧上,其教育内容应具备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只有两者双向奔赴才能达到同频共振,同步发力。一要把虚的做实,把实的做细。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转化为力量发挥其效能。在开展廉政教育阶段通常会遇到就理论而理论,就教育抓教育,就要求提要求,在概念里打转,脱离本单位本部门实际。要充分利用违纪违法反面典型案例,通过警示震慑警醒,以达到校正偏差、导航正向的目的。二要把远的拉近,把散的捏紧。开展廉政教育既要讲到别人的事,更要从本单位本部门的具体实际出发,多讲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事,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性。通过各类警示教育、主题活动开展廉政教育,对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防线发挥积极作用。三是把大的落小,把浅的讲深。在党性观念、政治意识教育、纪律规矩、作风建设上聚焦主题教育从细处着眼、小处切入,把从事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基本问题讲清楚、讲透彻,让行为准则在每名干部心中生根发芽。 精准对接,分类施策,丰富廉政教育形式。通过恰当的方法,我们可以事半功倍。随着正风反腐的深入推进,我们需要紧密关注时代变化,注意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尽快建立和完善教育防范机制,采取多种宣教形式做好廉政教育。一要做好走出去和请进来的结合文章。充分运用好廉政警示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监狱等场所,通过观看展览、听取服刑人员现身说法、参观教育基地等方式,提升教育质量,净化心灵。二要做好廉政文化教育中的就地转化。充分尊重党员干部在廉政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利用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会、党支部“三会一课”、党校培训结合专题教育开展专项讨论,在互动式、分散式、讨论式教育中,向党员干部提出“党风廉政建设形势怎么看”“身边腐败问题有哪些”“推进正风反腐怎么干”等问题,在谈认识、谈体会深度思想交流中明辨是非曲直,形成正确价值导向,引导党员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三要用信息驱动引领提升廉政建设水平。高度重视信息化数字化驱动引领作用,以微博、微信、客户端为平台载体,及时推送党风廉政建设相关法规制度、正风反腐动态,不断拓宽党风廉政建设渠道。 “致广大而尽精微”,加强党风廉政教育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工作,需要在覆盖面、质效、内容形式上精准发力,推动各要素相互协作把行动转化为效果,共同推动廉政建设走深走实。 (作者单位:荆州区委党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