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星明 乡村记忆,是陈克锋《北漂三部曲》首部诗集《母亲的北京城》着力呈现的一个主题,成为它的核心定位。乡村记忆,让读者欣赏到的诗篇和诗人浓浓的思想情感有了更好的着落。 乡愁,永远是漂泊在外游子的主题。《回不去的故乡》《地瓜》《父亲的牛卖了》《柴垛》《石塘》等诗,把乡村美好的记忆真实地呈现出来。比如《柴垛》这样写道:“曾经与它们唇齿相依的大豆、高粱、麦粒、玉米棒子,终究背叛了当初的诺言。柴垛,被孤苦伶仃地扔在村外,看着一波又一波的粮食,昂首挺胸地开进了村庄。”这些诗句将乡村生活的场景,再一次呈现在读者面前,身临其境。再比如《地瓜》这样写道:“在乡下/地瓜是乳名/运进城里/就叫红薯了/即使在富人家的高压锅内翻身/也做着乡村甜蜜的梦。”“地瓜”“红薯”“翻身”“甜蜜的梦”这些诗句便将乡村美好的记忆,深深地留在读者的记忆中。 城市生活,是诗集努力呈现的另一个主题。看似写母亲的北京城,何尝不是自己的北京城,每一步的幸福生活就是在这种憧憬、迷茫、努力中悄然发生着。 从乡村到城市,就是打开一扇窗、推开一道门的事情,自然生活有了另一番风景。《城市半空的弯月》《进京》《和父亲并排坐在北京地铁里》《母亲的北京城》等诗篇,把城市生活给读者进行了另一番解读。比如《母亲的北京城》中这样写道:“乡下母亲在字里行间打量着北京城/有些熟悉,有些陌生。”这些诗句将乡村生活的母亲进入城市生活时的那种徘徊、迷茫,熟悉而陌生的心态惟妙惟肖地呈现出来,具有极强的代表性。 意象密集是诗集的一大特色。意象,让诗句的表达相对变得简单有效,有些诗集好多读者看不太懂,就是因为选词造句太过抽象,而在这部诗集中众多呼之欲出的意象让表达来得更为易懂有效。 意象是诗句表达最有力的载体,合适的意象选择会让作者的情感和诉求得到最有效的释放和传递。在这部诗集中意象众多,让读者耳目一新。比如《进京》中的“老玉米”被比作“母亲”,将母亲的质朴和对初来乍到大城市的迷茫形象地写了出来;《城市半空中的弯月》中的“弯月”被比作“进城打工的妹妹”将她们打工岁月的艰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呈现出来;《一群黑夜中的蚂蚁》中的“蚂蚁”被比作“进城的农民工”,将为了生活努力奋斗投身于城市建设的农民工的形象真实准确描绘了出来;《老丝瓜》中的“老丝瓜”被比作“母亲”,虽然眷恋家乡,但是如今一家人团聚,也感到幸福的心跳,好似回到甜蜜的故乡……这些都非常有代表性,对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起了恰如其分的印证。 叙议结合是该诗集的另一个特色。叙议结合在古体诗中是常用的手法,在这部诗集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应用,非常完美地将叙事和议论抒情放在一起,效果明显。比如《一串钥匙,挂在探出土墙的花树上》这样写道:“春光是锁不住的/我幽深的孤独,其实/是找不到那把会说话的锁。”“春光是锁不住的”呈现的是景,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可以让人直接感知;“我幽深的孤独,其实,是找不到那把会说话的锁。”是议论是抒情,也是将一个游子在外的情感最为真挚地表达。春光在花树上,钥匙在花树上,而我只看到了春光,却没有看到钥匙,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意境和情感,可想而知。 句式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是第三个特色。句式短小言简意赅,呈现了作者思维的跳跃性,情感的节奏韵律,增加了诗句的音乐美。《春风》《村口的月亮》《菜籽花》《九道拐》等诗篇,让诗句的内容、作者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同时增加了诗句的节奏感。比如:《九道拐》这样写道:“每一道,都是愁肠;每一道,都是挽留。花香做了嫁衣,木房子静卧在童话里。”句式虽然短小,情感却得到了准确表达。“愁肠”“挽留”“花香”“木房子”简单的几个词语,将一份深深的留恋静静地搁置在读者的心中,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平实而生动是诗歌语言的一大特色。平实的语言让人浮躁的心有了更多的着落,让诗篇给人质朴有声的感觉;生动的语言让寂寞的心有了更多的展示,让诗篇呈现出唯美灵动的感觉。这部诗集的语言兼而有之,平实中蕴含生动,生动中挑逗着平实的底线。比如《菜籽花》这样写道:“漫山遍野的菜籽花/把一片片山腰染成了刺着丝绣的手帕。”“漫山遍野的菜籽花”开了,这是一个非常平实的想象,作者用“染成了”一个词就写活了整个山腰,传神而生动,让读者的心瞬间便跌落于花海遍地的山腰旮旯,沉醉不知归路。 饱含浓浓的情感是诗歌语言的第二个特色。情感浓浓,让诗集充满了一份厚重的记忆和力量。在这部诗集中,作者的情感得到了完美的宣泄,字里行间都拿捏得非常准确到位。比如《母亲的北京城》这样写道:“每个字都像我/走得磕磕绊绊,却横平竖直/每个字都是母亲/发散故乡的光芒。”“磕磕绊绊”“横平竖直”“发散着故乡的光芒”等词语形象地将自己生活的不易和母亲对于自己的养育教诲鼓励形象生动地呈现了出来,那份对母亲的敬仰与感激油然而生,令人心动。再比如《和女儿喊山》这样写道:“我喊一声‘沂蒙山’/女儿响亮地‘哎’一下/女儿喊一下‘沂蒙山’/我响亮地‘哎’一声。”父女两人多么深情地直接告白沂蒙山,对故乡的思念就满满地溢出了诗篇。 总之,这部诗集无论是在内容上、形式上还是语言上,都呈现了一份乡愁记忆,呈现了游子在外拼搏内心而又思乡的纠结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好男儿志在四方”“游子在外又要思念家乡”,在梦想与思乡中进行着选择,《母亲的北京城》里住着游子的北漂史,在万千游子的心中荡起了层层涟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