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3年09月01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19版:特别报道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洪湖市“五个示范”党组织展示(一)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形成“创优争先,激发有为”的良好氛围。今年以来,洪湖市扎实开展“五个示范”党组织争创活动,经过党组织争创、基层党委推荐、市委组织部审核验收程序,在全市范围内精心选树21个“五个示范”党组织,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党建示范效应。本报特开设“洪湖市‘五个示范’党组织”专栏,展示“五个示范”党组织的事迹。

  螺山镇花园村党总支:

  树“五共”理念建“五美”家园

  螺山镇花园村“近城临湖靠江”,临近洪湖市城区,面向长江,背靠洪湖,下辖9个村民小组,739户3510人,村“两委”干部5名,党员71名。花园村秉持抓党建、强产业、育乡风、促发展的理念,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促乡村振兴实践路径和方法,努力激发乡村活力,聚焦“五个示范”党组织建设,着力勾画环境优美、邻里和美、产业丰美、文明淳美、生活滋美的“五美花园”新蓝图。

  强化队伍建设 形成共建合力

  2021年村“两委”换届以后,花园村选优配强了村“两委”班子,吸纳优秀年轻知识青年进入村“两委”任职,同时注重“雏雁工程”的打造,大胆给机会、给位子、搭台子,安排年轻后备干部到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一线工作中实践锻炼。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

  坚持每天一碰头,一周一例会,基本做到“拉满弓”“连轴转”“当日事当日毕”,村级重大事项提交党员群众代表议事会充分讨论、共谋共议。注重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任用,今年,全村新发展党员2名,新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后备干部2名。

  规范组织生活 严守纪律规矩

  花园村不断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常态化、多形式开展每月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坚持“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等制度,认真召开好“四个会”,即村组干部大会、党员群众代表大会、党员群众代表议事会,以组为单位召开“小板凳会议”,村里大事小事都充分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注重党员思想教育,深化村组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认识,引导党员干部筑牢防腐拒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

  境。为了有效发挥支部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村两委对全村71名党员进行分组,对全村22个党员中心户定岗位、定职责,在人居环境整治、信访维稳、秸秆禁烧、平安建设、乡村振兴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抓好环境整治 凝聚思想共识

  建立环境卫生共建队和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一天一小扫,一周一大扫”村庄清洁日活动。花园村运用共同缔造“五共”理念,积极探索成立花园村“爱心积分超市”,开展“最美党员”“最美庭院”“最美儿媳”等评选评议活动,以“小积分”激发乡村治理“大能量”,充分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培养群众在村庄建设中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用积分记录美德,用行动传递正能量。花园村“爱心积分超市”不仅为群众日常生活带来了实惠和方便,还成了群众互学互比互促

  的新舞台。如今,花园村的村庄环境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自发打扫房前屋后清洁卫生的体制机制逐步形成,村级治理效能显著提升,“积分制”管理成为群众参与共同缔造活动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

  深化基层治理 形成内生动力

  花园村通过健全网格治理体系、组建村民自治组织,走出了一条共同缔造“建管结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建立“村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组织体系,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综合治理管理体系。坚持“支部主导、村民主体、公开透明、责任明确、分工协作”的管理机制,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村级财务收支,共管资金安全。制定村规民约,共管设施维护,构建无缝对接的乡村治理模式。村级党务、村务、财务公开透明,议事程序规范有序,群众得到了实

  惠,干部得到了口碑,共同打造“政治、自治、德治、法治、智治”的“五治”融合新样板,争做“五个示范”新标兵。

  坚持产业发展 提升经济活力

  花园村以前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负债较多。村两委班子商议后认为要想将花园村真正发展好,必须要发展村级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村两委积极拜访在外乡贤,走访村级荣誉书记和发展顾问,和他们拉家常、共话家乡发展规划。借助上级部门的支持和在外乡贤的帮助,花园村盘活现有的资产资源,吸引在外年轻人返乡与村集体共同经营电商基地,积极引进市场主体建设蔬菜大棚,发展田园经济成立“六米巷共享菜园”,引进在外企业家共同创办服装厂,花园村抢抓历史政策机遇,通过党员群众共同努力,多元化发展村级产业。

  大沙湖管理区三汊河社区党委:

  以党建为引领 打造示范社区 助推产业发展

  大沙湖管理区三汊河社区,又名水产开发公司、水产养殖场,总面积42712亩,耕地面积38600亩。社区下辖6个渔场,1个生产队,总户数1099户,人口3773人,社区有7个党支部,党员116人,流动党员9人。

  社区坚持以党建引领开展各项工作,投资13万余元,配套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内设红色礼堂、党员活动室、便民服务中心、图书阅览室、老人儿童快乐之家以及小型健身场所,突出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

  队伍建设方面

  社区“两委”班子成员9名,其中35岁以下年轻干部1名,其他工作人员24名,为落实后备干部培养,推荐3名年轻干部参加管理区青干班培训。党员发展方面做好预备党员转正,纳新对象1名,培养11名积极分子。对辖区内党员亮身份,安装

  党员户牌60多个,推荐党员中心户4户,开展“党员亮身份、党群心连心”活动,引导党员中心户在推动发展、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等方面充分发挥模范作用,起到架起党员和群众之间桥梁的作用。

  组织生活方面

  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每月1次总支会议、全年4次党员大会、12次党日活动、4次党课;组织党员参加民主评议,评选优秀党员16名;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对照七个方面的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党支部进行调整,合并特种渔场党支部,增设老干党支部,加强老党员的管理。

  产业发展方面

  一是打造万亩特种水产品生态养殖基地。基地采用“公司+农户+合作社+基地”的模式,投资1.2亿元高标准建设万亩鮰鱼、鲈鱼、鳜鱼等名

  特种水产品生产基地,配套建成400亩养殖尾水处理工程。全程运用自动投饵、水质监测、水质调控等先进设备和技术,保证养殖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预计今年鮰鱼总产量可达1500万斤,实现总产值达1.8亿元,纯利润4500万元。基地每年安排300余名农工就业,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名特优养殖面积5万亩,农户每亩增收3000元,实现综合产值1.5亿元,有力保证了产业持续发展,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是打造万亩藕虾轮作养殖基地。借鉴潜江、监利等地稻田龙虾养殖模式基础,大力发展藕虾轮作养殖模式,节约成本,增加复收指数,农工综合效益明显提升。截至目前已发展藕虾轮作养殖面积1.6万亩,农工每亩纯收入2500元,总利润达4000万元。

  三是打造万亩莲藕种植基地。依托洪湖市瑞润莲藕种植合作社引导,带动周边众惠莲藕种

  植等合作社社员及广大农户,到武汉农科所引进3537、沔城藕、新35等莲藕品种,种植面积达到1万余亩,亩产4000余元,实现产值4000万余元。

  环境整治方面

  集并土地80余亩,投入48万余元,对重点地段进行了绿化、美化,做好墙体宣传喷绘,栽种红叶石楠、樟树、楠树3000余株;安装绿化护栏980米;清理厕所,整治房前屋后沟渠及生活污水;投资20万余元,建设休闲广场3处、篮球场1处,配置健身器材;投资20万元常年清理垃圾,固定保洁员4名,放置垃圾桶415个,配备保洁车5辆。以“天蓝、水清、净土、地绿”为目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彻底改善了社区环境面貌。

  基层治理方面

  坚持党建引领,构建“党委+党支部+党

  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体系,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建立党员志愿者队、平安洪湖赤卫队、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环保理事会、乡贤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社区组织。

  通过法律宣讲、文明新风宣传、环境卫生监督、公共设施养护、民情民意、扶贫帮困、党务政务监督、治安纠纷调解、创业致富帮扶、流动党员服务,带头遵守村规民约,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共同树立文明新风,创建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带头开展移风易俗,带头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带头抵制封建迷信。通过示范引领,实现人人参与,共同管理,社区的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