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3年09月08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11版:文学副刊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世相小小说小辑

  □ 季 湘

  小小说,自古有之。只是名目不同于今而已,那时名之曰:“笔记小说”。比较著名的有《世说新语》等等。这本书里面每则故事少则数十字,多则几百字,情节曲折,语言隽永,深得历代文人喜爱。如今的小小说蔚为大观,反映了社会的各个方面,深受民众喜爱。

  有人说:“想得明白就写随笔,想不明白就写小说。”我根据这个“指导思想”,尝试着写了几篇小小说,也写进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承包鱼塘

  小朱来到这个村子里,承包了十亩鱼塘。让小朱没想到的是,村子附近的钓客真不少。钓客们根本不把小朱这个外地人放在眼里,在塘边随便停车,便抛线垂钓。小朱赶钓客们走,钓客反倒说小朱的不是。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小朱一时也没有什么办法。好在小朱的几万尾小鱼苗刚放下去没几天,没什么大鱼,钓客们不久便怏怏而去。

  第二年秋冬之际,钓客们知道鱼儿肥了,又都冒出来了。小朱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赶走一个,又来一个。小朱灵机一动,宣布收费! 小朱在路口竖起一块木牌,上面写着:钓鱼一天,收费一百元。

  很多钓客不答应,嫌收费贵了。小朱说:“你们都是钓鱼高手,一天能钓我几十斤鱼,你们还嫌贵?”有的钓客趁小朱午休时,钓了大鱼就跑路,等小朱起床时,河边哪里还剩几个人? 剩下的人也坚持说没有钓到大鱼,不肯给一百元,只愿意给十元。小朱怒气冲天,提起其中一个胖子的鱼篓看了看,里面果然只有几条小鲫鱼。胖子斜着眼睛讥笑道:“你这外地傻子,还不信?”小朱正在气头上,忍无可忍,抡起拳头给了胖子一拳。胖子一个趔趄掉进了鱼塘里。爬起来后,成了泥人。胖子红着眼睛跟小朱厮打在一起,幸亏村主任路过,跑过来解开了俩人。村主任解决的方案是:小朱不收胖子的钓鱼费,还送上两条大青鱼作为补偿。胖子也不再追究小朱先打人的责任。

  第二天,小朱找到了村主任。小朱的意思是请村主任帮自己每天驱赶这些垂钓者,报酬是年底获利的五分之一。村主任笑而不答。过了几天,路口的牌子上换了字:鱼塘属村主任,禁止钓鱼! 钓客们都惧怕村主任,不敢再来。村主任自己则从家里拿来鱼竿,坐在塘边钓鱼,而且钓上来的都是二十多斤的大青鱼。小朱对村主任的钓技赞不绝口。几天后,小朱看着村主任每天提回去的大鱼,心如火燎,只盼村主任快点走,别再来了。

  小朱孤苦伶仃地守了这口鱼塘两年,眼看要收获了,现在倒好,赶走了一群狼,又来了一只虎! 小朱看天气似乎要下雪了,便走到村里,想找几个人下河拉网捞鱼。偏偏,小朱在村里遇到的第一个人就是村主任,但小朱懒得搭理他。村主任笑嘻嘻地过来说:“找谁呢?”小朱抬起头:“找人拉网捞鱼。”村长拍着小朱的肩膀说:“别忘了,五分之一。”小朱没有吭声,朝前面走去。小朱找齐了五个人,约定明天早上到水塘边集合。第二天,大家都来了,可那些招人厌的钓客也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了,个个垂涎欲滴似的。此时,村主任也来了,大声呵斥了这群不劳而获的钓客,钓客们才灰溜溜地走了。

  小朱看了村主任一眼,没有说话,转身穿上水衣,与大家一起拉网下河。几个小时后,几个鱼贩子开着车来了,小朱不慌不忙地将鱼过磅后,卖给了鱼贩子。傍晚,小朱数着钞票,总共有九万八千三百元。小朱乐呵呵地刚躺下,就听见了敲门声,开门一看,是村长。村主任说了一番话,大意是说他最近在这鱼塘钓的鱼,都送给了城里的鱼贩子。今天招呼鱼贩子来,也是他打的电话。他观察小朱很久了,认为小朱很可靠,值得帮扶。他还说了村里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就是需要像小朱这样敢干、能吃苦的年轻人,问小朱想不想扩大承包面积。小朱此时才豁然开朗,高兴地回道:“愿意!”

  说法

  村子里的蔬菜地经常遭受缺水之苦,作为村主任,李明为了解决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决定将老山沟里那条小溪的水引到菜地里来。可这需要铺设水管、购买增压泵等设备,算下来要花费近5万元。

  李明挨家挨户给乡亲们做思想工作,大家都对村主任这一提议表示支持。偏偏有一个倔老头老张,固执地吼道:“我家穷得叮当响,哪有闲钱给你们搞建设?”李明摇着头走了。

  几天后,李明带着村里的壮实劳动力进山沟开始了作业。他们需要开挖出一条渠道,尽管工作量很大,但通过十多天的不懈努力,最终成功地将溪水引到了蓄水池,然后通过水泵将水抽到田间地头。

  喝到了溪水的菜地绿油油,长势喜人,村民们喜笑颜开。只有老张在地头徘徊,看着自家菜地,眼里尽是饥渴,但自己既没有出钱,又没有出力,哪里好意思去接水?

  却不想,李明笑着朝老张走了过来,身后还拉着一根长长的水管:“张伯,我给你把水管也架起来。”

  老张嗫嚅着:“这……”李明说:“我知道,张伯你先用水吧,菜地等不起。”

  傍晚,老张来到了村委会,掏出皱巴巴的一千元钱,说:“村主任,之前是我不对。”李明推了推老张的手,微笑道:“张伯,钱您就拿回去吧,我已经帮您出过了。”

  老张愕然道:“这,没个说法啊?”

  “咋没说法?”李明深情地说,“我七岁那年,夜晚得了急病,是谁背着我跑了十多公里去镇上卫生院才抢回来一条命?”

  土鸡蛋

  小王开了一家蛋糕小店,生意一直不错。当初他选在这里开店,就是看中附近有菜市场,人流量大,自己购买食材也方便。

  每天早上六点整,小王都会来到菜市场买一些鸡蛋、面粉等食材。菜市场门口经常出现一个摆地摊的老太太,老太太脚边放着一篮子鸡蛋,鸡蛋下面还垫着杂乱的稻草。小王一看是土鸡蛋,问怎么卖。老太太说:“自家散养的,一块五一个。”小王笑笑,全买下了。

  一天早上,小王碰到了晨跑归来的老顾客小韩。小韩见他提着几十个鸡蛋,问他哪儿买的。小王如实回答。小韩摇摇头,说:“以后可别买了,老太婆卖的全是假土鸡蛋。”

  小王很纳闷,挠着头说:“你怎么知道?”小韩说:“我在永安超市上班,老太婆隔三岔五来我们店里买鸡蛋,专挑小的买。”“你是说,我被骗了?”小王不敢相信的问道。小韩认真地点头:“对,老太婆就是个骗子。”小王呵呵一笑:“什么骗子不骗子,不就想多赚一点钱嘛。”

  第二天,小韩来店里买蛋糕,又对小王说:“我想给报社打热线电话,让他们曝光卖假鸡蛋的老太婆。”

  小王皱皱眉,回道:“还是算了吧,实话对你说,我从一开始就知道老太太卖的是洋鸡蛋。”小韩惊讶地问:“那你还买?”

  小王感慨地说:“老太太一辈子没结婚,去年家里失火,东西都被烧了。七十多岁的人了,还能做什么呢? 无奈之下,只能倒腾卖些鸡蛋维持生计。”

  “原来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呀。”小韩明白过来以后,带着几分感动看着小王。

  檀 树

  张老汉的家门口有一棵檀树,是他出生时,祖父栽下的。如今檀树生长的枝繁叶茂,腰身也很粗壮了。

  那年,城里来了一个胖乎乎的商人,一笑起来,脸上的肉褶一叠一叠的。

  胖商人跑到张老汉面前说:“大爷,这树卖给我吧! 我给五千!”

  张老汉斜着眼睛说:“你买去干什么?”胖商人说:“嘿嘿,栽到院子里。”

  张老汉冷笑着说:“我看你是想砍了它做家具吧? 这檀树是我的命根子,多少钱都不卖。”

  说完,张老汉走进屋子,不再搭理胖商人。胖商人只有灰溜溜地走了。

  又过了一年,有施工人员来找张老汉,大意是说高速路要经过这里,必须砍掉这棵树,补偿一千块。

  张老汉嗤之以鼻地说:“这檀树是我的命根子。甭说一千,就是一万我也不卖。”

  一年后,高速从邻村通过。消息传来,乡亲们都絮絮叨叨地埋怨他,都说是他的檀树害的。张老汉也不与人争辩,他望着檀树的眼神里满是柔情。

  这年夏天,村里刘哥的女儿小南考上了大学,家里却筹不齐学费,急得团团转。

  张老汉听说后,去城里找到了胖商人,三千元把檀树卖了。

  夜晚,张老汉来到刘哥家,将三千元交给他。刘哥不肯接钱,说:“这是拿您的命根子换的,我不能要。”

  张老汉说:“我都是黄土埋半截的人了,我的命根子没有娃的前途重要。小南是咱村里考出的第一个大学生,我要奖励她……”

  摆 渡

  多年来,我常梦到一个叫蕙蕙的女子。她还是当年的模样,齐耳短发,眉眼弯弯,穿着干净的白衬衫、湛蓝的帆布鞋。我俩同桌,因为年纪尚小,懵懂而羞涩寡言。

  高一的那个暑假,特别漫长。我知道她喜欢吃莲子,特地采摘了很多,晒干了准备送给她。

  九月开学时,迎来的却是她转学的消息。没有她的消息,我无心学习,辍学回家,跟着一个伯伯学习渡船。因为我打听到,这是她家通往外界的必经之路。

  伯伯年纪大了,只能坐在河边看白鹤起舞、芦苇抽芽,撑篙的任务,就完全落在了我的身上。我每天将船摆过来摆过去,只希望有一天能摆到她。

  两千多个日升月落,我已成为大龄单身青年,还是没有等到她来。我依然摆渡,为了那份渐渐渺茫的期待。

  荷花灼灼的黄昏,我正准备收篙,一个穿白色连衣裙,牵着一个漂亮小女孩的女人走了过来,她只轻轻说了一句:“去河的对岸。”我就惊喜地叫出声来:“蕙蕙!”

  我有千言万语,但看到那个小女孩,都没有说出口。

  船靠了岸,我冲着她渐渐远去的背影,大声喊道:“蕙蕙,你一定要幸福啊!”

  我觉得自己也到岸了。

  我放下撑篙,很快就成了家。

  直到多年后,才听说蕙蕙患白血病去世了。她不曾结婚,更不曾有过孩子。我蓦然想起那个荷花灼灼的黄昏。那天,哪里是我在摆渡蕙蕙,分明是蕙蕙专程回来摆渡我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