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3年09月08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12版:综合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红城乡

“河长制”治出“河畅水清”

  本报讯(通讯员李羿)“永红渠变清澈啦! 一个月前这条河还是又黑又脏,周边杂草丛生,现在水变清了坡岸也变干净了!”近日,周边的村民在深沟港散步时感叹道。

  永红渠是红城乡窑圻垴村的主水网,总长2.5公里,连接长江故道和窑圻垴村5条支水网,为窑圻垴村蓄水排涝、农田灌溉发挥着重要作用。自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窑圻垴村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结合河长制工作,对永红渠、荆裴渠等水体实施综合治理,开展河道清淤和日常巡查等工作。

  在永红渠、荆裴渠水体整治过程中,窑圻垴村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组织党员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多名党员群众主动参与河道疏浚、垃圾清运等工作,使得该村在资金较为紧张的情况下顺利达到了预期目标。

  为巩固治理成效,窑圻垴村还确立“三清一改”的工作目标,“三清”:清理农村生活垃圾,重点清理农户房前屋后的柴草杂物、堆积垃圾料袋等。清理村内塘沟,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一改”: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建立起“五禁一植”的长效机制。“五禁”:禁枚、禁烧、禁鞭、禁捕、禁人情风。重点宣传禁捕常态化开展巡查,巩固禁捕成果。“一植”大力开展村庄植绿植树等绿化活动,加强村湾河流的巡查、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永红渠、荆裴渠“长治久清”。

  下阶段,窑圻垴村将继续以全面落实“河长制”为抓手,持续开展好河道日常巡查工作,同时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群众爱护河流,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综合整治和强力监管,不断改善河道水质及周边生态环境,着力营造水清、河畅、景美的人居环境。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