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束继敏 冯军民)走进监利市龚场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壁四周上挂满群众赠送的一面面锦旗,这一面面锦旗见证了人民调解员王继松、王光佑两人在两年多时间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的心血和汗水。
监利市龚场镇在2021年3月聘请龚场镇人民政府退休干部王继松、王光佑为人民调解员。两位老同志办事公正,农村工作经验丰富,深得群众信赖。他们在“及时”二字上下苦功,通过镇、村、社区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定期排查矛盾纠纷,把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预防和调解了一些社会难点、热点纠纷。两年多来,调解各类民间纠纷100余件,调解成功率96%以上,在防止民间纠纷转化成刑事案件、开展矛盾纠纷排查、专项治理各类矛盾纠纷、制止群众性械斗、防止群体性上访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纠纷调解无小事,社区和谐邻里亲。2022年7月,龚场社区居委会电话反映一桩邻里纠纷,两名调解员匆忙赶赴现场。该社区居民侯某和王某两位是邻居,多年来一直存在纠葛,每当下大雨时,邻居王某屋顶雨水直接冲到侯某后门,造成侯某防盗门锈蚀,房屋室内湿滑,高龄母亲摔伤,从而引发矛盾。调解员经过实地查看,耐心疏导双方,提出将王某屋顶雨水通过安装水管引到排水沟的解决方案,由王某出资购买材料,侯某出力负责安装。调解员及时协助王某买齐物资,全力配合侯某安装下水管道。伴随着管道安装竣工,多年来的矛盾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人民调解化纷争,三年积怨尽冰释。2023年3月,一起糠油厂卸货事故,引发封堵企业大门事件。镇党委政府相关负责人带领专班及时对老刘进行了劝阻,要求调委会妥善化解。调解员深入企业和当事人家庭,了解案情。原来在2020年8月12日,老刘接到了附近糠油厂朱老板卸货电话,在卸货过程中卡车上的货物倾倒将老刘砸伤。接受治疗后,老刘花去一大笔医疗费,要求朱老板赔偿1万元。朱老板认为赔偿过高,拒绝了老刘的要求。由此,双方产生了纠纷。2022年8月,老刘选择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将朱老板告上法庭。在法院审理下,最终判决朱老板赔偿老刘经济损失12万余元。但是,朱老板并未履行判决,导致案件无法执行,双方积怨进一步加深。无奈之下,老刘和老伴一起到糠油厂采取了用三轮车、人体封堵工厂大门的过激行为。调解员了解到案情,掌握了双方需求和诉求,开始做耐心细致的疏导工作,经过多次沟通,逐步化解双方的心理矛盾。在调解员的积极引导下,双方开始友好谈判,并最终达成和解协议,终止了长达三年的争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