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弟平
“吱吱吱……”
炎炎夏日,房前屋后的树上,不时传来一阵又是一阵、一波又是一波知了的叫声,声音时高时低,这方唱吧那方鸣,还很有节奏感和逻辑性。歌唱着,嘶鸣着,好像它们才是这个世界、这个时节的音乐家。
“吱吱吱……”它还好像在向人们倾诉,它知道什么的。“吱吱吱……”勾起了我这样和那样的回忆和遐想。记得那年,我9岁,弟弟刚刚6岁,父亲在外地工作,一个月才回来两三次,家里只有母亲,从事着农耕劳作。
清晨,母亲把早饭给我们做好,就独自一人去农田里劳作去了,我和弟弟吃完早饭,就背着书包去上学,一直上到下午四点左右,我和弟弟放学回家,很多次,在田里劳作的母亲,还没有回来,兄弟俩只有自己淘米生火做饭吃,如此这样,一次又一次。
有一次,我们和往常一样,弟弟负责生火,我负责在锅里做饭烧菜,我们一直配合默契。可连日阴雨绵绵,谷草把子湿漉漉的,总是有烟无火,眼看三钱清油放下锅,要煎的冬瓜也放进了锅里,可是,锅里却总不见热气,我火冒三丈对弟弟吼道,怎么回事! 弟弟惊恐又无奈地小声说,我也没有办法,谷草把子太潮湿了,点不燃。
过了一会,看到锅里还是没有热气,我又问了一次,火呢? 弟弟只顾在灶里巴拉巴拉,不理我,气急了的我,跑到弟弟面前,啪啪,打了他两下,正准备接着打,突然,厨房外传来了“吱吱吱……”知了的叫声。
啊,是谷草把子太潮湿了,不能怪弟弟。听,知了都在提醒我。
追忆往事,记忆中还有一件事,现在回想起来,都禁不住掩口而笑。小时候,我和弟弟编了一段数字暗语,即:123,把碗端(意思是我喊123,才能端碗开始吃饭)。456,丢一丢。那时候,放学后,我们兄弟俩经常到田里去,帮助家里点播豌豆或黄豆,我在田里前面用铁锹开一道小口子,弟弟在后面,在我开的小口子里,放进豌豆或黄豆种子,有时,考虑到豌豆种子数量有限,同时,考虑到不能种得太密,我就会喊,456,即丢一丢,丢一些小口子,不放进种子。789,就是在田里插秧时,看到弟弟掉在我后面了,且天色也不早了,我就会喊,789(即快点走),催促弟弟要加快速度。
还有更巧合的是,每当我喊789的时候,弟弟总是不理我,田埂上的柳树上,便会传来“吱吱吱”的回应声……
转眼过去了40多年,我和弟弟现已年过半百,今天再次听到“吱吱吱……”的声音,让我想到了唐代诗人司马曙的一首《新蝉》:“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 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不由自主地再一次勾起了我对往事的追忆。
“吱吱吱……”听,窗外的知了又叫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