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3年10月20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1版:01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法治浇灌绿色产业健康生长

——全市“最美护绿法庭”、荆州区人民法院川店法庭的故事

  □ 记者 肖潇 通讯员 林翠云

  金秋10月,荆州区川店镇,满目皆绿。这个“华中香樟第一镇”,苗木经济年销售额近10亿元,绿色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色动能”。

  “点绿成金”离不开法治护航。去年以来,荆州区人民法院川店法庭以建设“绿色生态司法保护示范基地”为依托,积极聚焦基层治理所向和人民群众所需,善用调解解纷,善以调解释法,引导群众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助推绿色产业茁壮发展。

  办案释法 守护绿色发展底色

  川店之美,美在绿色。川店法庭十分清楚,守护“生态绿”就是护航“发展金”。

  3月的一天,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暂缓了法庭里下班的脚步。“村里有人烧荒,烧着了隔壁的小木苗,请您来调解。”放下电话,庭长张星立即赶往事发村。

  像这样的纠纷,如果进入诉讼程序,需要鉴定定损,耗时费力,鉴定费也是一笔不小开支。只有调解才是节约成本、案结事了的有效途径。19时许,村委会办公室里,张星经过一番释理说法,厘清了责任,双方就烧毁苗木的赔偿达成调解协议。调解完,张星还不忘严厉劝诫烧荒当事人和周边村民,引导大家“从自己做起,因为保护绿色就是助力发展”。

  通过办案释法、普法,川店法庭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可触可感、深入人心。办理具有共通特性的案件,就到村里开展“法治夜校”进行“个案会诊”;办理具有示范意义的案件,就开展巡回审判,让群众更直观地知晓相关法律规定。

  调解率92.36% 遇事找法成习惯

  今年元至7月,川店法庭审理的112件案件中,92.86%的案件为调解结案。

  高调解率,折射出的是群众对法庭的高度信任。在川店,遇事找法已成为大多数群众的习惯。

  4月6日晚,川店法庭灯火通明,张星和团队加班加点,为一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出具调解书,被告刘某、向某当庭支付第一笔赔偿款10万元。接过钱款,原告梁某的女儿连声致谢:“谢谢你们,给了我们全家一份希望!”

  原来,梁某给刘某帮工挖树,向某因操作不慎,导致吊装的树木滑落,砸伤了梁某。经鉴定,梁某损伤程度为一级伤残。梁某要求刘某、向某共同赔偿200余万元。

  6轮“面对面”调解,30余次“背靠背”沟通,张星带领团队从赔款金额、责任划分再到付款方式、担保责任,难点被一个个攻破,分歧一步步缩小。最终,梁某女儿和刘某、向某达成护理费分段起诉、赔偿款分期支付的调解协议。

  张星说,每一次成功调解,都得益于庭内庭外的“硬支撑”。

  庭内,川店法庭坚持“线上调、全程调、多元调”,一站式高效解纷;庭外,依托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村委会等力量,建立“部门联动、资源共享、纠纷同调”机制,努力将矛盾化解在源头、止纷于庭前。

  精准“讲法” 护苗兴农助成长

  有成功调解的喜悦,也有看到群众因不懂法而利益受损的痛心。

  一车苗木从川店发往重庆,到货后,重庆收货人说,车是发货方叫的,运输费理应由发货方支付。川店苗木商则称,自己是替收货方找的运输车,运输费应由对方支付。可双方没有签订相关协议,微信聊天中也没有有效记录。

  川店法庭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判决川店苗木商向货车司机支付10000元运输费。“赚了7000元,全赔进去了,还要倒贴3000元。”因不懂法,川店苗木商只得“花钱买教训”。

  鉴于苗木种植、移栽、买卖等涉诉纠纷不断,川店法庭以案为鉴,精准“讲法”,引导群众依法维权。3月30日,川店法庭走进川店镇苗木协会,为从业人员详细讲解苗木种植、销售、运输等环节风险点,并为防范风险支招:不知道怎么签合同,就邀请律师帮忙起草买卖合同格式性条款,苗木移栽容易发生意外,就邀请保险公司讲解意外伤害保险的特点和优势……

  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群众法治意识明显增强。2022年以来,川店法庭收案数继近5年高速增长之后首次下降,下降率达20%。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