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爱民
重阳节登高,是民族习俗,也是个人习惯。长年困在盒子般的楼房里,整天伏在豌豆大的健盘上,不憋出病来才怪。登高望远,健身散心,不亦乐乎!
网上查得八大处公园是北京重阳登高好去处,那就登这个八大处吧,秋高气爽的北京,不能辜负。
地铁转两次,公交走一程,到了。哎哟喂,游人还不少呢,一对对的,一家家的,一群群的,说的笑的蹦的跳的摆的拍的,场面热闹不拥挤,气氛喜庆而祥和。门票也不贵,比上周看的世界公园每人130元便宜多了,我和爱人免半票,共10元。
看明白了再游。有介绍,八大处公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北京市西山风景区南麓,为太行山余脉翠微山、平坡山、庐师山所环抱。公园方圆332公顷,最高峰海拔464米。因有唐宋建成的八座佛教古刹而闻名;又以浑然天成的“十二景”而著称。古人评说“香山之美在于人工,八大处之美在于天然,其天然之美又有过于西山诸胜”。看来值得“到此一游”。
进得门去,但见一塔高耸于群山之上,太阳照耀下金碧辉煌。此塔称做佛牙舍利塔,有千年历史,塔旁有个旧塔基,为辽代所建,高13层,每块砖上都刻有一佛,生动活泼。当年八国联军侵略北京,义和团奋起反抗,就在塔下设坛聚众,被敌军侦察得知,乱炮轰击,将塔炸毁。故而这里既是佛教圣地,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塔下是多个金色的佛教建筑,不少游客便成了香客。我在想,人生在世,应该有信、有求、有敬、有畏,更要有品德、有情怀、有奉献、有作为,这样才活得通透、干得明白、生而无憾、死得其所。
我被一面大墙上的巨幅书法所吸引,好熟悉的书法,往后一看“赵朴初书”,果真是大家名作。每到佛门,我喜欢欣赏门上对联,里面蕴含着点醒人的佛理禅意。
登高吧,别忘了来的初心。一级级台阶往上爬。有个两三岁的小孩也在爬着上,很可爱,赶紧给他拍一张。人这一生,就是这么从小往上爬、到老继续登,塔最高,爬则上顶;山最险,登则将至。大道至简,接着爬吧! 只要肯爬山登高,健康就在手上,活力就在脚下。
登到最高处,俯瞰北京城,满城秋色尽收眼底。中央电视塔比较醒目,北京最高楼525米的“中国尊”像一根柱子立在远方,其余万千建筑都趴着,还真有“一览北京小”的感觉,这是重阳登高的境界。工作生活太卷了,需要登高眺望开阔视野,需要一览众山提升境界,需要从俗事杂务中解脱出来,需要有“寥廓江天”宏阔景象。
由“寥廓江天”想起毛主席的《采桑子·重阳》,禁不住高声朗诵起来: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一诗读罢,众诗涌来,千古重阳名诗,排队列阵等我检阅——
第一当数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最有名的还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是他17岁写的,让我们读了1700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我长期做农村工作,特别喜欢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不能不提美女词家李清照的《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番登高,让明月清风般的诗词给浸泡了一下,把天天“政论文”式的工作和“说明文”式的生活给点染了一下。看来不仅重阳要登高,有条件隔三差五去登高。特别是要把这诗词的一扇窗经常打开,让诗风词雨滋润闭塞得干裂的心田。
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敞开上衣,迈步下山,身轻如燕,心空似海,万里长风,入我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