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谭馨 见习记者万雨晴 王荣倩 通讯员徐凯)如何进一步扩大“监利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市场认知度和品牌美誉度,让“监利大米香飘万家”,真正成为“一款适合南方人的大米”?“监利作为全国知名水稻大县,具有‘量大、质优、链强、底蕴深’四大优势。”日前,在监利市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监利市有关负责人一语道破。
近年来,荆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建设,通过采取综合措施、利用各种途径宣传推介荆州农产品,取得明显成效。监利市水稻面积、产量、品质和加工能力在全市首屈一指,通过强力推进“八个三”(建立试验示范基地、自营核心基地、网格合作基地,认定米业头部企业、水稻种植头部合作社、水稻种植大户3种对象,主推红香优丝苗、源稻19、又香优龙丝苗3个高档优质稻品种,推广虾稻、油稻、再生稻种养模式,规范全程机械化、全程绿色化、全程标准化操作,打造高档、中档、普通品牌产品,落实大米“种植、收购、加销”环节奖补政策,提供领导保障、技术保障、政策保障)工程,“监利大米”品牌已成为荆州大米的优秀代表和重要支撑。
从产量上看,监利是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常年生产粮食130万吨,商品率在60%以上;常年种植水稻面积220万亩以上,水稻总产量稳定在120万吨以上,占全国总产千分之二左右。2004年至2012年,监利市连续9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荣誉称号,其中2年为“粮食生产标兵县”,并获得“全国水稻第一县”美誉。
从品质上看,监利气候适宜,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质优良,耕地成方成块,农田林网化程度适中,具备生产优质稻米的自然条件。该市主推虾稻和油稻模式,粮油兼顾、稻虾共生,实行标准化生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和水稻产业全程机械化,同时,精心选种早中熟籼稻品种,科学管理,品牌打造,生产出独具特色的适合南方人口感的籼稻好米——“监利大米”。
从产业链上看,近年来,监利市着力打造稻米全产业链,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为强力推进“八个三”工程,监利大力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从育秧、整地、插秧、打药、施肥、收割、烘干、加工到销售,加力推进稻米产业全程机械化、绿色化、标准化。该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83.6万千瓦,水稻综合机械化率达89.32%;大米加工企业129家,年加工能力175万吨,2022年产值60.58亿元;国有粮食仓库库容10.07万吨,社会仓储库容53.58万吨;拥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6家,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20家,有烘干企业50家、年烘干能力达150万吨,为监利稻米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底蕴上看,监利是以稻作为主的大溪文化地区之一,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并演变出楚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诞生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秧歌号子“啰啰咚”,为“监利大米”品牌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监利不断提升稻作文化“软实力”,打造出优质稻米“硬品牌”。
“我们将采取‘抓政府引导、抓基地建设、抓项目整合、抓模式创新、抓科技赋能、抓品牌突破、抓风险管控’等举措,强力推进‘品牌强农’战略。”监利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荆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全力支持“监利大米”品牌做大做强,进一步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开展“两品一标”等认证,强化全程质量安全监管,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加大优质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持续推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