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3年12月08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11版:综合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双手“编织”幸福生活

——重度残疾人彭芝元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故事

  竹,在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竹工艺的发展历史也源远流长,以竹为原材料的竹编收纳生活用具或竹器手工艺术品方便着人们使用,也点缀着人们的生活。洪湖一位重度肢体残疾人彭芝元与竹有不解之缘,他从小学习掌握了各种制造和编织技术,克服身体残疾,发挥自身特长,编织出五花八门的篾器产品,既满足了自己及身边人的生产生活需要,还可以作为日常生活用品在市场上销售,成为增加家庭收入来源的一种手段。

  彭芝元小儿麻痹症造成肢体重度残疾,大小腿肌肉严重萎缩,膝盖伸不直,一直只能扶着小板凳蹲着在地下慢慢挪动,其老婆王凡也是重度多重残疾,11岁的儿子正在上小学四年级。除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编织竹器成了这对残疾夫妇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他自力更生、不等不靠、善学善思、勤勤恳恳,根据客户的需求编织出很多篾器实物,筲箕、簸箕、鸟巢、果盘、手提篮、竹刷子等深受大家的喜爱,是洪湖市大市场和荷花广场竹器产品经销商的供货源之一,有时候两口子也用电动三轮车走村窜巷流动销售。

  彭芝元编织制作竹器快三十年了,据他说选择竹料特别有讲究,经常挑选柔韧性非常好的贵州毛竹为原材料去做竹器。从原料加工到成品,需要经过截竹、刮节、破篾等20多道工序,待竹子处理好之后才能进入到编织阶段。正式编织时,经篾相对固定,纬篾是活动的,要边织边添,再经过收边、缠边,并根据竹器的类型和需要,进行穿骨架、安提手等多道工序,做成既紧密耐用又美观大方的篾器。

  彭芝元像竹子一样,自强不息、坚韧不拔。一根根篾片在他手中就像玩魔术一样变成了漂亮实用的篾器,他用双手“编织”出幸福生活。他非常讲诚信,从原材料开始就保证产品的质量,他精益求精,对每一个手工做出来的篾器都用手再摸一摸,防止竹刺或快口伤人。由于身体和年龄原因,他现在很少做竹屏风和竹饰器,愿意通过招收学徒,把这门篾匠手艺传承下去。他有个梦想,希望参加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能够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示残疾人的风采,不仅用双手编织幸福生活,而且用双手创造美好人生。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