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 葵
但明伦(1782年-1855年),字天叙,号惇五,一号云湖,贵州广顺(今长顺县广顺镇。广顺在宋朝为金竹寨,元时为金竹府,明洪武四年(1371年)改建为金竹长官居司,八年升金竹安抚司,万历四十年(1612年)改土归流,为广顺州,民国初年废州置县,1941年与长寨县合并为长顺县)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来但明伦之子但钟良也考中进士,任翰林院检讨,长顺县有“父子两翰林”的佳话),历任御史、湖南省、浙江省乡试主考官和会试同考官。道光六年(1826年),任湖南岳常澧兵备道,道光十年(1830年)赈洞庭湖大水灾,功绩显著。但明伦起步虽晚,仕途还算顺利。道光十三年(1833年),任山西河东道,因擒白莲教余部有功擢山东盐运使,接着就以失察被降级,署荆州襄阳盐法道,补郧阳府知府。道光二十年(1840年),因荆州知府任上抗洪得力,擢江苏常镇通海道。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二月升任两淮盐运使,驻扬州。
同年六月十四日,英军攻占镇江。镇、扬州相距仅四十里,一江之隔。扬州商人发起献金求和活动,但明伦用公款代为垫付三十万,扬州得以保全。英军放过扬州,却直逼南京,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但明伦被革职。十年后,咸丰三年(1853年)二月,太平军攻打扬州,但明伦欲再度赎城,结果扬州失陷,他被发配新疆,此时他已年过七十,经左副都御史雷以諴缓颊,得暂留清江浦帮办防务,戴罪效力。两年后病逝。
使但明伦名垂青史的是另外两件事:一,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他曾资助同年胡达源之子胡林翼捐官知府,最终成为晚清“中兴名臣”。二是评点《聊斋志异》。但明伦文学造诣颇深,他心系桑梓,情见于诗。如咏“广顺八景”之《南湖秋月》:波光不在湖,月光不在天。空明四无碍,一镜双蝉娟。灼灼吐华姿,何处容云烟。对此发清兴,追和南楼篇。
又如《天马呈图》诗云:雄城面离南,群峰四回互。河流绕其前,湖波清不涸。图画俨天成,仿彿龙马负。广顺锡嘉名,千秋保富庶。
他著有《治谋随笔》《升沈功记录》《读史管见》《升沉功记录》《资治通鉴观要》、《耕织器具图说》《白云山古迹考》《广顺州志稿》《聊斋志异新评》等。特别是后者,见解独到,是文学史上的经典点评之作,迄今盛行不衰。
但明伦任荆州知府,是由于林则徐力荐。
道光十八年二月十三(1838年3月8日),林则徐上《但明伦堪胜任知府摺》(《林则徐全集》第二册奏折第521页)。
兹查湖北试用知府但明伦,现年五十二岁,贵州广顺州人,由嘉庆己卯恩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职编修。道光五年补陕西道御史……十七年正月十六日掣签,今以掣签之日起,至道光十八年正月十六试用一年期满。器局开展,才识优长,历经委办事件,均能实心经理,并因黄州之武穴一带私盐出没要隘,专委督缉疏销,尤能不避怨嫌,扫除积弊,实为得力可靠之员。应请俟遇有繁简知府缺出,照例拟留题补。
中国古代曾以为官的年资长短作为选拔标准。唐代设长名榜,对任官资格有更加详细的规定。至明万历年间,采用掣签授官。掣签,即通过抽签来决定某人授予某缺。此法一直沿用至清末。
道光十八年四月二十六日(1838年5月 19日),林则徐又上《委王若闳护荆宜施道、但明伦署荆州知府摺》(《林则徐全集第三册 奏折卷》1131页):
查有荆州府知府王若闳,在荆多年,情形熟练,堪以护理道篆。所遗荆州府知府篆务,查有候补知府但明伦,明练公勤,堪以往署。除分饬遵照外,所有委员护道署府缘由,谨合词恭折具奏。
所谓“署理”,即代理。“护理”,即低级官员兼任高级职务,相当于破格提拔。但明伦在《来福寺碑记》中说“权守是邦,兼权本路观察”。权守,就是暂时代理太守,太守是知府的代称。“兼权本路观察”,指荆宜施道。
他没有辜负林则徐的举荐。
道光二十年(1840年)夏,长江暴涨,洪水超过堤防达一尺多,对荆州城形成巨大威胁。但明伦慷慨激昂地喊道:“堤决则荆州不保,吾必以身殉之。”一时群情振奋,经过三日的艰苦奋战,大堤终于修复。
但明伦任荆州知府的时间不长,仅留下一篇《来福寺碑记》,载于《万城堤志》(2002年湖北教育出版社第247页)。《光绪荆州府志》(2006年湖北人民出版社,第795页)卷二十八《寺观》载:“来福寺,在中方城堤,道光二十八年,知府但明伦建。”“二十八年”当为“二十年”之误。中方城,今名张家倒口,在荆江大堤桩号787+700至787+900处。
附:来福寺碑记
万城堤者,荆州全郡之屏蔽也,俯翼郡城为唇齿。堤绵亘二百余里,大抵鳞次栉比,皆扼江之冲云。今年夏,余权守是邦,兼权本路观察。
六月中旬,江流骤涨,逼万城堤下。官民各工以险告,城中文武诸君分驰保护,余则择险要者任之,仍往来董率。二十日,中方城堤报险。驰视之,则内堤已坍丈许,下有漏孔,大可二三寸。疾加填筑子堤,忽横裂成缝者数处,表里洞彻。江水入啮之,已舂撞有声矣。内堤漏孔益刷宽二三丈,水喷激如箭,色浑而夹沙,势横溢不可遏。俄而老子堤相继颓圮者二十余丈,与江水平。急率众役,以土益增筑于其外,凡两昼夜间,始高出水面。
方惶遽间,内海面同时倏陷数坑,潭水突射如箭。孔此塞则彼涌,此筑则彼陷。或曰:“殆蛟龙异物凭焉!”或曰:“此泉脉也。”霖雨又继之,积旬不止。皆相视失色,村民狂走号哭欲去。唯幸此日无风,新筑处俄陷一坑,始知内渗所由。募人探之,得其实,急下絮、豆塞之,内渗始绝,外筑者亦坚实,堤卒以全。皆称为万城堤数十年无此险者!
事平,吏民议曰:“堤之全,非独人力,盖亦有神助焉。按,万城来福寺旧祀真武大帝,基宇甚隘,曷建中方城? 又兹郡者圣帝昔尝治焉。灵爽凭依,最为赫耀,御灾捍患,屡著奇绩,曷并崇祀,用昭呵护?”众咸以为然。自官吏至居民,相与捐鏹成之,以壮庙貌,答灵貺焉。
夫不测之谓神,不可遣之谓神,其与人心相感通,则捷若桴鼓者,惟诚而已矣! 方护堤之际,危在呼吸,张皇补葺,罅漏百出,无智愚皆谓万难全济。即事后思之,未有不心悸目眩、手脚失措者也。而卒能迥狂澜于既倒,此非神之为之,而谁为之耶? 或谓神之于人,仁爱至矣,曷不镇定于事先,乃从其阽危而拯之乎? 不知诚不积则感不孚,诚不至则应不捷。必待其忘身捍救,智勇俱竭,至于呼号有厉,始起而援之。然后人之事以尽者,神之事以著。尽也者,尽此诚也;著也者,著此诚也。其不测而不可遗也如此。
夫自兹以往,尤愿吏于斯者,无忘畚鍤之事,上下一心,日望其昭,格于陟降。则神之祐之,如响斯赴,千万年乐利之庥,庶长保无穷也已。
僚属请余以文纪之,因推明感召之理盖如此云。
道光二十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