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3年12月19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7版:书香荆州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蛰伏在时代背影下的乡土叙事

——略论铁舟诗歌的当代性

  □ 王经砺

  文学艺术的本质有五重内核:意识形态本质、认识本质、社会实践本质、特殊生产本质、审美掌握本质。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也就是艺术地认识、反映、体验和改造世界的特殊方式。60年代末出生的诗人铁舟,30多年来,徘徊在乡村与都市、传统与现代、解构与建构、传承与超越中深度自省,以其思想的深度和情感的浓度,把握时代脉搏,紧贴生活肌理,沉潜于俗世烟火,感悟先声、触摸痛点、书写慈悲,在不断打破庸常生活的樊篱、打磨生活的灵光、找寻生命的意义、探寻对世界的艺术掌握方式中,经营属于他个性诗意的栖居。

  精神原乡——诗意栖居的出发地

  每一个诗人或每一个作家,都有一个精神的原乡,这就是他们文学梦想的原初出发地,对铁舟而言,这个地方就是郑家铺——鄂西南边陲小镇,地处湘鄂西交界处一个山灵水秀的地方。郑家铺,囊括了中国乡村所有的精神韵味和人文风物,是铁舟的精神原点。以此为圆心,诗人的精神空间不断向外拓展延伸,向更广阔的领域和时空辐射。苦竹、甘泉、金钟、皂角,以至于暖水街、河沙湾、卸甲坪、华子咀、宝塔湾、航空路、海子湖、江津路、纪山寺、熊家冢……。紧随这些地理标识的位移,诗人如一只蛰伏的蜂,用一张流血的纸、一支流泪的笔,在这片土地上酝酿蜜意与芬芳。他把浓郁的乡愁,密集的沉思,无限的豪迈与激越嵌入这些地名里,用理性的精神光芒穿越乡村、穿越丘陵、穿越河流、穿越都市丛林,贴近世俗、直击荒芜、直抵灵魂。郑家铺,始终是他滋养灵魂与积蓄创作激情的原乡,这里是蓄养他文学精神元气的地方,也是他诗歌构思的原点,透视所有日常的瞭望塔。从他诗中的意象和场景呈现及回溯来看,随时皆可触摸到郑家铺的影子。他的诗集《松针上有蜜》中,所写的松树,正是生长在郑家铺千山万壑中的一种再普通不过的树。而蜜,某种程度上正是他对苦难经历乃至庸常岁月反刍咀嚼之后的回甘。正如他写道:“私密的事,大多记忆犹新/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小时候上山放羊,偷吃的/那些松针上白色的东西/不是鸟屎/这纠缠多年的羞耻/曾带给我贫穷的童年/无穷的隐秘的满足与甜蜜。”这是他对故乡的精神皈依,是时代语境下的价值回溯与重构,也是对人生价值追求与反思的终极定位。

  时代语境——终极关怀的视域阀

  作为“准70后”,铁舟经历过当今社会两个世纪重要历史时段,见证过乡村、城市、体制、时代之变。他从乡村阡陌步入城市街区,在一次次完成位置、身份、角色转换中,俯瞰城乡巨变、思想情感嬗变、社会价值观变迁。他始终保持对时代变革与环境变迁的敏感,始终关注文化的濡化、涵化与社会化,自觉形成文化适应,以诗意回应现实。文以情志为先。他的诗叙事性极强,但情志的潜隐方式,把生命的感应与深层审美体验融为一体,只要找准一个切入点,就会立刻把你带入他所关注的事物之中,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一步步让你进入事物的核心,而这个核心也是他的思想和情感到达的终点。而这个切入点,其实就是他一以贯之的思考的焦点——时代语境。他在叙述、还原、呈现中游刃有余,不动声色地把当下、在场、疼痛的诗学主张融入语词,把灵感与激情冷静地隐藏在一行行一段段文字背后。他始终没有脱离他所处的时代轨迹,始终没有淡化与改革开放同龄的这一代人应具备的使命与责任感。他有大悲悯和终极关怀的原始创作冲动,有直达真理不畏权贵世俗诟病的勇气和决心。正如他在《把天空还给天空》中所写:“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以为参透了人世/却对寂静的野生世界/一无所知。”他努力挣脱文学讲述的具体语境,包括言说语境、地域语境、生活语境,始终秉持乡土叙事的本真性,葆有对城乡巨变带给人们新的精神与物质体验,将时空位移和生活幻化后的疏离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再如《需要一场雪》:“这个世界已经太黑/需要一场雪来漂白/人世间有太多陷阱/需要一场雪来粉饰太平/我活得太虚伪太累/需要一场雪来帮我完成/自欺与欺人/我们都太脏/需要一场雪来掩埋。”他善于精密地表达生活现场,醉心于淬炼时代与价值之变,把读者和观众带到岁月的风口,感悟尘世的洞见与亮光,遇见未知的自己。《元旦登宜都界山岭有感》:“最先登上山顶的人/也许最后下山离去/山顶之上,还有山顶/而我只心痛半山坡上/那些零落的橘子/做梦都想向上爬……”

  解构日常——叙写把控的关键词

  诗歌关注日常生活,是中国文学进入个体化写作思潮的重要转向。它标志着宏大叙事的暂时隐退,但并不代表整体性叙事的失效。诗歌要完成人与生活之间“互塑”的改造、搏斗乃至诗意、浪漫的演绎。铁舟擅长截取极具质感饱含烟火气息的生活意象,善于捕捉大时代与典型环境中的敏锐细节,运用高度简洁凝练的词语,把厚重严肃深沉的主题用诗意呈现,使人们回归生活的本质,感悟有质感的现实,通过反思历史、反观现实、反思人性,把握当下与未来。铁舟诗歌特点集中在一个“真”字,真实、真切、真挚,虽然叙事平实,但彰显的都是真性情,呈现自然,但最抚凡人心,最能触及灵魂。铁舟一直秉持“当下、疼痛、在场”的诗歌理念,坚持敬畏、敏感、坚硬、细微、浅白、叙事、呈现等写作标准,保持审美贯性,勤奋执着地打捞日常的生活诗意。他善于在对地方性生活集中呈现中,蕴藉着地方性知识对人的观念制约,对个体生活遭遇的生活磨砺的经历表达。他严肃精妙地审视日常庸常,这正是考验其面对生活之神和命运之神的囚禁,人可能激发出应对乃至救赎的生活哲学和生命活力的情境场域,对人在生活之流的自然顺势当中的隐秘变异,是对人性与人心的多面性、可塑性、深邃性、恒久性乃至超越性的深刻而形象的洞悉,对日常生活中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荒诞不经、自律信仰等的言说,展现其独特而丰富的生活哲学。他像一只穿行于世间的大鸟,飞翔在独立的精神时空,俯瞰这个多情的世界,以自己认识世界的样式和反映世界的形式,触摸生活、抚慰苍生、触动灵魂。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