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车荣华 特约记者 王林 鄢蒙
鸭蛙香稻生产模式成为湖北地方标准。
2023年11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公布了第四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石首市名列其中,成为全省成功入选的3个县市之一!
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是我国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石首市坚决扛牢长江大保护政治责任,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转换通道,加快推进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看过去,绿色是石首最靓丽的底色
打起紫米糍粑,喝起鸭蛙稻酒,跳起丰收舞蹈。进入冬季,石首市团山寺镇过脉岭村的村民们结束了一年的忙碌,早早开始筹备年货。
鸭蛙香稻走俏,村民们的钱包逐渐也鼓了起来。“又是一个丰收年”,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近几年,绿色、有机的稻米,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不仅品质更优、卖价更高,还给村民们带来了更多的收入。
稻田里,水稻收割后,依旧是一片绿色。绿肥成为田地里的主角。冬种绿肥、翻耕沤泡、集中育秧、鸭稻共育、蛙稻共生、微生物菌剂浸种催芽、灯诱控虫、性诱控虫、以蜂控虫、植物诱集等绿色防控技术的运用,让稻田更加生态、绿色。
农业部门跟踪调查数据显示,这里的万亩示范区每年减农药2.19吨,减化肥276吨,农田生物多样性逐步修复,鱼、蛙、鸟明显增多。鸭蛙香稻生产模式和稻田低碳高效生态循环技术被省农业农村厅确认为十大引领性技术之首,稻田生态协同种养技术规程被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为湖北地方标准。
看现在,绿色是石首最坚定的追寻
2023年7月,石首市检察院提起诉讼的石首某村基本农田被占用未复垦行政公益诉讼案,经石首市人民法院审理,判决支持检察机关诉讼请求。13.7亩农田严格按照复垦方案进行了高质量复垦,农田周围还修建了排涝、灌溉沟渠和用于农业生产的通道,通过了专家、村民代表及有关部门的联合验收。
石首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整治非农化、非粮化,新建高标准农田12万亩,守住全市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目前,石首全市已建成绿色防控示范推广基地7个,新增鸭蛙稻绿色生产模式2万亩,新建水稻侧深施肥示范样板1000亩,打造了2万亩沼液还田示范基地、10家美丽牧场,建成小河口镇水产品加工产业园、大垸镇“西兰花、西甜瓜”产业园等一批生态农业产业园区。
石首还与华中农业大学等院校合作,搭建农业信息监测管理平台,打造数字农业七张网,实现“建、产、管、服”一体化、数字化,形成了“一环、两片、十园”农业绿色发展布局。生态发展、品牌兴农理念已经在石首深入人心。油菜菜薹“一菜两用”“鸭稻虾”综合种养、“瓜—瓜—菜”高效套种、黄颡鱼池塘健康养殖等10余种生态种养模式,正在石首推广开来。石首市先后荣获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县市、全国绿色防控示范县、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市、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荣誉称号。
看未来,绿色是石首最美好的期待
2024年,石首市将以此次入选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为契机,着力在资源集约利用、面源污染防治、产业绿色发展等“五个方面”先行先试,写好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石首答卷”。
突出节约集约,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统筹保护和利用,促进耕地、水等重要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突出系统集成,全域推进面源污染防治,加快构建整建制全要素全链条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机制,净化农业产地环境。
突出全链开发,培育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统筹生产、加工、流通等各环节,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突出循环稳定,系统提升农业生态功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多样性、持续性。
突出机制创新,构建农业绿色发展支撑体系,强化制度和政策创新,支撑保障农业绿色发展。重点谋划实施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提升、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品牌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支撑、美丽乡村提升等五大工程。
记者坚信,随着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的一项项具体措施落地落实,逐“绿”而行的“玉石首”,未来可期、前程锦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