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仁芳
今天《梅香》终于出版面世,我写小说的梦想也终于实现,而追根溯源,就是那半部小说——张扬的《第二次握手》,让我这个生长在江汉平原的小镇姑娘,萌发了文学的梦想。
梦想与现实相距太远。往往隔着时间的滔滔洪流、空间的重重阻隔。写小说的念头,伴随了我美好的青春时期。可是,从高中毕业到年过半百,我的工作与文学毫不沾边,因为忙碌,写作的念头一再搁置。我当过知青,插过队,后来招工到粮食部门,又下派到乡镇当基层干部。担任过乡镇妇联主任、乡镇党委副书记、乡镇党委书记、县妇联主席、政协副主席等职务。时间在忙碌中悄然流逝。我也曾有过叹息,甚至有过焦虑和不安。但是,人生,不管你走哪条路,条条路上有风景,点点足迹都在丰富你的人生。几十年的基层工作经历,让我有了一种强烈的愿望,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出来,以笔作为长镜头,记录我的生活、我的家乡、我的父老乡亲。为养育我的这块土地,留下一点史料,留下一点印记,也算我来过的证明,更是我对这个时代的感恩。因此,无论在企业还是农村基层,无论从事妇女工作还是在县机关工作,我心中始终没有忘记写书的梦想。45岁那年,我重新开始读小说。我读陈忠实、路遥、贾平凹,读汪曾祺、沈从文,读铁凝、张爱玲。读《红楼梦》《悲惨世界》《战争与和平》……老实说,我有些如饥似渴。为练笔,我写散文、写随笔、写中篇,一次次历练,一点点积累,先后在报刊、网络上发表了近百万字的作品。48岁那年,我觉得一切都已就绪,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于是开始动笔写长篇,一写便是13年。那些熟悉的人和事,就这样从鲜活的生活中,闯进我的脑海,流诸我的笔端,逐步形成了这本30多万字的小说——《梅香》。
我很清楚,《梅香》还很粗糙,根本谈不上艺术性。我虽然捧着墨香馥郁的新书,依然深知,自己只是一个土瓦匠,建不了高楼大厦。我执着地认为,作为一名多年的党的基层干部,应该为国家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尽一分绵薄之力,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创作中,我告诫自己,必须将自己的建筑物做得扎实牢固。我以本真之心,用笨拙而真诚的笔墨去描绘我熟悉的人和事,去书写我了解的这一方热土。让曾经的人和事,永远定格在我的文字画卷里。无论现实怎样变化,我始终坚持着我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