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投资拉动,夯实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加快项目建设速度。开展“项目建设提速年”活动,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12个、总投资1023亿元;全年入库项目22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0亿元以上。
加大谋划招引力度。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50个、协议引资700亿元以上。
增加民间投资热度。组建5亿元产业投资基金,新增各类经营主体1万户、“四上”企业150家以上。坚持工业优先,锻造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壮大现代产业集群。力争三大主导产业分别实现产值100亿元、80亿元、8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380亿元。
培育优质企业梯队。实施工业企业培育“三年倍增计划”,精准扶持32个预增产值5000万元以上企业稳健发展,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家。
提升园区发展能级。聚焦青吉工业园主战场,优化功能布局,增强园区承载能力,盘活孱陵工业园闲置用地400亩。
营造产业创新氛围。力争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占比超过50%;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80家以上;争创国家创新型县。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引进培育规上服务业企业20家以上;推动公安职校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坚持乡村振兴,稳固高质量发展基本盘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建高标准农田20万亩以上,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220万亩、产量18亿斤以上;年出栏生猪75万头,水产品产量15万吨以上。
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12个百分点,垃圾分类和一体化处理率提升25个百分点,改造供水管网400公里。
不断拓宽增收渠道。实施帮扶项目65个以上,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力争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30万元,过50万元村100个以上、过100万元村40个以上。坚持城乡统筹,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提升县城功能品质。加快老城区畅通工程、城南时代安置小区建设,改造老旧小区53个;“三场一桩”新建公共停车泊位500个、充电桩300个;新增公共绿地4.5万平方米。
推动片区融合发展。启动中西部通道、226省道、355省道前期工作,加快南部通道、公路应急保障基地建设,完成431省道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84公里。
丰富城乡经济业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2个百分点以上;改造提升4个集镇商贸中心;加快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坚持绿色发展,擦亮高质量发展金名片
推进长江高水平保护。全面推进长江经济带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十大行动,持续抓好长江“十年禁渔”。
加强生态治理修复。强力推进中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升1个百分点以上;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深化小流域综合治理。完成100公里干支渠疏浚和3200亩生态沟渠、4800亩尾水净化地改造;流域内村集体经济收入过50万元村5个、过100万元村4个。
坚持改革开放,提升高质量发展竞争力
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主动融入宜荆荆都市圈;擦亮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级加工贸易产业园“金字招牌”。
更大力度优化环境。新增“一事联办”事项10个,下沉服务事项增加至300个以上;企业开办、项目审批时限分别再压缩50%、30%。
更深层次改革攻坚。深化“三块田”改革;新增省级教联体1个;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坚持民生为本,增强高质量发展获得感
强化民生保障。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15%以内;加快城乡养老服务一体化,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580套以上;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县。
完善公共服务。实施86所学校信息化建设和52所校舍维修改造;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全民健身设施提升行动。
守护平安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厚植“共同缔造”理念;常态化扫黑除恶,打好新时代反电诈、禁毒人民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