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1月16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7版:江津笔会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生命的可贵

  □刘采灵

  迟子建的花盆中有一颗细若游丝的草,从板结如水泥的土里顽强的钻出来,挣扎着活着。后来成了气候,便不再是一颗,而是七八颗了。它们相互搀扶、努力向上、疏朗有致、绿意荡漾。即便有时呈现颓势,也是一边枯萎一边生新芽,依旧努力地活着。面对这些坚韧的小草,我能想到生命的意义,因为活着本身就是有意义的。

  一直以来我都喜欢看BBC的纪录片,特别是关于南极企鹅的那一集,它们在恶劣的环境中,顶着零下60度的严寒孵化幼企。不知道为什么帝企鹅选择的繁衍地,都是气候条件极差的地带,那里风雪漫天,企鹅妈妈不得不时刻用脚背,隔离蛋和地面,用厚厚的绒毛遮盖住蛋的表面。一旦暴露,恐怖的低温会立刻夺去未出世宝宝的生命。在残酷的大自然面前,企鹅妈妈竭尽全力保护着新生命,不怕寒冰刺骨,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保证帝企鹅族群繁衍生息。

  在如今微信普及的时代,业余时间喜欢逛公众号的我,看到过一篇关于台湾的许倬云先生的报道。许倬云是双胞胎之一,还是早产儿,他一出生就是高度残疾,28岁,开了五次刀,矫正了双脚,从此才能走路。童年,他坐在小竹凳上,自己往前拉,半寸半寸地挪,后来又学习站立。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一家人随着父亲,一直待在前线,一直逃难,他们遇到数不清的灾害、死亡,在绝境中熬过来。

  16岁前,他没上过学,信息来源就是无线电、报纸以及与父亲、兄弟姐妹的对话。他总是竖着耳朵听别人谈话,想抓住自己没有的东西。糟糕的身体、良好的家教、恶劣的环境让许倬云变得坚韧。他不敢浪费自己拥有的能量,抓紧每一刻学习。他考进台大读外语系时,被校长傅斯年看中,傅斯年对他说:“你应该读历史系。”这句话影响了许倬云的一生,后来他去芝加哥大学读书,学了经济、考古、宗教、社会学,最终成为历史学家,2023年7月8日,许倬云荣获“2022-2023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大奖”。许倬云虽身体囿于残障的限制,困于方寸之间,但却心系江河万民,放眼浩渺宇宙。

  环境对地球上的生命都是公平的,但在恶劣环境下,更具有坚韧意志的,总能逆境而上,活出王者的姿态。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