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蕊君
在《朗读者》的一期节目中,康辉谈到自己错过母亲最后一面,在飞机上落泪。他说道:在他母亲身体很不好的时候,其实他陪在母亲身边的时间还是不多。他曾经太笃定地认为和母亲合影的机会有很多,可是母亲去世后,他翻遍一个又一个手机相册,却发现母子二人的合照一张都没有。
子欲养而亲不待,很多时候我们总是笃定地认为没关系的,还会有下一次见面,所以理所当然地忽视每一个能拥抱的当下。却不知,每一次的忽视,日后回想起来,都是对我们自己最大的残忍。
在《走夜路请放声歌唱》中,李娟写到她的老外婆——外婆的母亲,一位瘫痪在床的百岁老人。有一次,她回到家,发现老外婆不像以往那样无力地靠在竹椅上,而是向前倾着身子,伸出手想去够什么东西。李娟顺着老外婆的视线看过去,原来,在老外婆够不着的地方,有一张两毛钱的纸币很显眼地躺在水泥地上。小小的李娟赶忙走过去抢先把钱捡起来,就这样在老外婆的注视下,若无其事地把钱揣进自己的口袋。她无所顾忌,她所做的这一系列举动,统统距离老外婆不到一米远。当老外婆还活着时,她却视她如死亡一般,抹杀她的存在。在她们共同生活的那么多年里,她居然从不曾好好地同老外婆说一句话,从不曾仔细地端详过她一番。在老外婆去世时,李娟痛哭,她暗自悔恨道,如果再有机会,她一定要回到过去,帮行动不便的老外婆缠一回她的裹脚布,边缠边落泪……
这不禁让我想起我的爷爷,他瘫痪在床七八年,每次放假,我都会去看看他,陪他说说话,那时候,我以为这就是孝顺了,可我好像从来没有真正关心过爷爷的意愿。每次离开家,我总以为没事的,放假回来还能见到的,却不知对于瘫痪在床的老人,每一天都是很难度过的。就那么一次,爷爷拉着我的手说:下次回来可能就见不到我了。我不以为意,还认为是爷爷的矫情,甚至有些不耐烦,敷衍地说道:“不会的,等我放假回来再来看你。”因为之前很多个假期,我回来都能看到他。就这样,我理所当然地凭借过往的“经验”,漠视了爷爷的意愿。就这一次,我回去再也看不到他了……从那以后我每一次想起他,和别人谈论他,都会陷入深深的自责。
世间不动声色的离别有很多,如果可以,请在每一个存在着的当下,再拥抱一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