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制度优势。对于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而言,学习贯彻民主集中制,理解把握民主集中制的方法,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实践,是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需要,也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
民主集中制的内涵意蕴
二十大党章中明确规定: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它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科学认识民主集中制首先要从“民主”和“集中”两个方面去认识。民主集中制的“民主”指的是“党员和党组织的意愿、主张的充分表达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民主作为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方面,它的对立面是专制。民主集中制的“集中”是“全党意志、智慧的凝聚和行动的一致”。也就是说一旦党内形成重大决策或者统一决定,所有党组织和全体党员都要无条件地服从并执行,集中作为民主集中制的另一重要方面,它针对是党内的分散主义、各行其是等现象。
应正确认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二十大党章中规定了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两个过程“相结合”,诠释了民主与集中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民主是正确集中的前提和基础,离开民主讲集中,集中就成了个人专权专断;集中是民主的必然要求和归宿,离开集中讲民主,就会导致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主义。
民主集中制的实践历程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组织原则,经历了从初次规定到明确确立的过程。五大党章中规定:“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在六大党章中明确将民主集中制确立为党的组织原则;七大党章首次对这一制度进行定义,规定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领导下的民主”;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许多在八大党章中关于民主集中制的正确规定没有得以贯彻落实,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集中制遭到完全破坏;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对民主集中制进行了重新审视,使其得以再次确立。在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中,不断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步入新世纪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将民主集中制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党的制度建设。进入新时代之后,民主集中制不断适应形势任务的变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再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
民主集中制的行动路径
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四个服从”作为民主集中制的核心内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全党服从中央,是维护党中央权威的根本条件,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条件,是实现党的集中领导的根本条件”。因此,党的民主集中制的“集中”,最根本的就是全党服从中央。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两个确立”,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集中制又一次理论升华,是民主集中制实行正确集中的最高体现。因此,新的征程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把“两个确立”转化为“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本就是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的题中应有之义。
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行决策。集体领导的实质就是集中大家智慧,集体研究重大问题。研究重大问题必须在会上充分讨论形成决议,防止随心所欲省掉环节,用个别酝酿代替民主讨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不断强化责任意识,自觉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本着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发表个人意见。
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我们这样一个大党大国治理好,就要掌握方方面面的情况,这就要靠发扬党内民主而来,靠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广泛听取民声、汇聚民意而来”。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内民主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前提,不实行党内民主,就不会有完善的民主集中制。各级党组织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认真落实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赋予党员的各项民主权利,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实现党员人人平等,使广大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共同参与讨论、决定和管理党内事务。
强化党内监督。党内监督要突出三个方面:突出重点对象。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强调:“强化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督促其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这也要求把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一把手”作为监督重点;突出重点环节。对于管钱、管物、管人和有审批权限的实权部门,要加强对这些部门以及“三重一大”等方面的监督;突出重点内容。重点监督民主集中制的相关规章的贯彻落实情况。
(作者单位:荆州市委党校)□张英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