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2月01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7版:江津笔会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腊味飘香幸福年

  □ 汪小科

  在外打拼一年,临近过年,终于踏上了回乡路。当车驶进江城小道,一股浓浓的香味扑鼻而来,这便是家乡腊味的奇香。

  江城武汉的腊味有别于脂艳油香的广式腊味,也不同于麻辣醇香的四川腊味和烟熏火燎的湖南腊味。它是经腌制后挂在屋檐下或晒架上,在阳光下晾晒出腊货本身的油脂,再天然风干而成,色泽红润,肉质紧实,口感咸香,嚼劲十足。每到腊月,家乡人便撸起袖子,将大把的盐、五香粉、花椒等配料码到要腌制的鸡鸭鱼肉上,然后装入大沙缸、大瓦盆,密封存放。不久后,各家各户的阳台上、院落里挂出的腊鱼、腊肉、香肠、腊鸡、风干武昌鱼、大白刁、腊排骨,就会成为江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走下车,望着那一排排腊味在江城人家的屋檐下熠熠生辉,散发出诱人的香气,不禁咏叹:“雾霾难散目光迷,腊肉飘香最可疑。”“炒炖煎蒸皆美味,乡里腊肉味尤香。”一场味蕾的盛宴在心中酝酿,大吃大喝过大年的欲望也在心底油然而生。

  我一回到家,母亲就系上了围裙,一边张罗着饭菜,一边对我说:“今年入冬后江水寒,鱼肉也结实,我将它们腌好后,等到雪后初霁放到阳光下一晒,发现成色很不错,味道和口感也更胜往年,就存放好等你回来吃!”母亲的话音刚落,我就馋不可耐地冲进了厨房,打开蒸笼,顾不得蒸腾的热气,撕下一片腊鱼就塞进嘴里。只是轻轻咀嚼了几下,便觉腊香醇厚,口感劲道,食后回味无穷。我情不自禁地说:“这种经过风吹日晒,自然成型的腊味,可是我走遍大江南北都怀念的家乡美味啊!”“这就迫不及待地开吃了? 等下还有更丰盛的腊味端上桌呢!”说完,母亲又转身钻进了厨房……

  不一会工夫,只见各式各样的腊味被端上桌来:腊味合蒸、风干武昌鱼、腊肉炒菜薹、腊肉炒香干、腊肉焖莲藕、腊肉炖芋头、腊肉烧鸭……让我目不暇接。一一品来,腊味合蒸咸甜鲜美,不油腻。略带厚汁,味道互补,各尽其妙;风干武昌鱼香煎后伴着些许醋味,异香入骨,美味绝伦;菜薹口感清甜香脆,配上香气弥漫的切片腊肉,简直妙不可言! 腊肉与其他食材同炒、同焖、同炖、同烧,风干后略带点僵硬的腊肉,和着柔软的香干、粉糯的莲藕及芋头,还有油脂感富足的烧鸭,都是江城冬日独有的味感,这些味感蒸腾、弥散开来,正是我期盼已久的过年味道。

  除夕夜,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品尝各种腊味美肴之时,将酒瓶打开,酒杯斟满,味厚与清冽碰撞,丰润与甘醇交叠,实在是人间好滋味,温暖幸福年!

  过年期间,江城武汉各家的腊味都是堆满厨房的,吃不完的腊味余着,叫“年年有余”。每过完年,母亲便会将余下的腊味装入瓶中,让我带去工作的异乡。这些带有家乡余温的腊味总能伴我度完微寒的早春,迎来新的桃红柳绿。

  家乡的腊味,是腊月的一番景象,是过年的一碗烟火,是新春的一份祝福。它承载了一方水土的年味、食味和情味,让我心有暖意,岁月不寒,在感恩中励志前行!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