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一军
兔回广寒留喜年,龙降祥瑞迎新春。过了腊八年味渐浓,庄稼人便开启了“忙年”模式。
说到“年”自然是离不开“火”的。“年”是团圆的象征,“火”是吉祥的图腾! 俗话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火要旺、灯要亮,究其内涵就是长辈人对于晚辈人寄予的希望,对于来年幸福生活的向往! 燃烧吧,年火;年火,燃烧吧! 其实,“年”就是一桌团年饭、一杯团圆酒,是晚辈手中的压岁钱,是长辈那一句句唠叨的话,是游子常回家看看的理由和牵挂。
长大后,我参军了,在部队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年味”:战友们挂灯笼、贴春联、剪窗花、包饺子,拔河比赛、五公里越野赛、四百米障碍赛、“红”“蓝”军对抗赛、会操表演赛等多种形式官兵同乐,游园会、团拜会、焰火晚会,绿色军营处处“年味”浓、“兵味”足,真可谓一家不圆只为万家团圆。
再后来,我转业回到荆州老家,同乡亲们一起共同致富奔小康。从2018年4月26日起,在美丽的“三袁”(明代著名的文学家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故里我驻村参与孟家溪镇南港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是我立下的“军令状”。2021年7月26日,经轮换我再次驻村参与埠河镇复兴场村的乡村振兴工作,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是我不变的恋“农”情结。这些年驻村以来,每周“五天四夜”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我无怨无悔;每逢过年为部分脱贫户、监测户和一般农户写春联、送春联、贴春联,以“年”为媒搭起一座座连心桥我心依然!
过年真好,传统的“年味”穿新衣、戴新帽、吃团年饭、守岁、“出行”、拜年、压岁钱……仍在延续,一幕一幕都定格在我记忆深处;新时代新气象的“年味”以“和”为贵,喜庆祥和、和谐、和睦、和平、和美、和气、和善……正渐渐兴起,守正创新,一脉相承。过年了,神州大地挂灯笼、挂中国结、贴春联、摆鲜花、看贺岁片、吃团年宴、看春节联欢晚会等正在形成一种“新民俗”。除夕夜,不管你身在何处、人在何方,家族群、同学群、战友群、同事群、朋友群、老乡群里总会时不时地下一阵阵“红包雨”,手机红包你发了我们抢、我发了大家抢,你发我发、你来我往,其乐融融! 正月初一走亲戚、拜“跑”年,却再也听不到孩子们类似“拜年拜年,鼻子向前,不要您的枯豌豆,只要您的压岁钱”的俏皮话;再也看不到给长辈们拜年作揖、磕头行大礼的情形了,取而代之的是用电话、微信、短信、快手、视频、抖音、发朋友圈、开直播等多种拜年形式已成为欢乐中国年的“新符号”! 那一句句祝福新年的话语、一个个恭贺新春的精美图案,将浓浓的亲情、久别的友情、甜蜜的爱情拉得好近、好近。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作为一名连续近6年驻村参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工作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我为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而自豪。如今,落实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措施,应义不容辞;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应责无旁贷;实现复兴场村“水清幽静闻鸟鸣、引渠入怀好风景”的蓝图,应砥砺奋进。过年了,让我们共同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