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2月01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7版:江津笔会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童谣声里话年俗

  □ 陈白云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元日》,年味十足,画面感强,把热烈、欢乐、万物新的气氛,渲染得一览无余。

  过年,记得一首童谣:“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贴倒酉;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除夕饺子年年有。”春节的“九大民俗”,在这里基本说明白了。其实,还有很多地方习俗,亦饱含年味。

  买年画,过年首选。贴在家里,纳福驱邪,吉祥如意。年画从几分钱到几角钱的都有,题材包罗万象,大多取材于民间故事、神话传说、英雄事迹以及戏曲等,有《三国演义》《穆桂英挂帅》《包公案》等,艺术表现手法精湛,风格各异,或鲜艳明快,或高古俊逸,或精秀质朴。每一张画都有温度,都是时代记忆和历史承载。那时候,形容谁家小孩长得好看,便是“长得像年画娃娃”。年画中画娃娃较多,其中抱着大鲤鱼的年画娃娃,几乎家家户户必买。

  年画一贴,年味就上来了。正如清代文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所载:“每至腊月,繁盛之区,支搭席棚,售卖画片。妇女儿童争购之,亦所以点缀年华也。”如今的年画,不仅体现出新时代新风尚新气象,还将新人新事新景融入创作,年画更接地气、更富内涵、更具传播力和感染力。

  春联,年味的点睛之笔。到了年前的最后关头,家家户户贴春联,大街小巷处处洋溢着喜人的红色,一副副内容丰富、寓意深刻的春联,无不寄托着对新年的期盼和对新生活的美好愿景。那会儿,乡亲们一个接一个赶来我家,请父亲写春联。一般他们会在一本《对联大全》里选,用手一指,父亲看一眼,铭记于心,挥毫即成。他们高高兴兴地拿回家,贴在擦得锃亮的大门上。父亲知道工作量大,早早就调好一大碗墨汁,来客便提笔悬腕,时而“如锥画沙”,时而“矫若惊龙”……

  很多次,父亲写完春联,已是夜幕低垂。有一回,父亲意犹未尽,刚停下笔,即对我说,如果三分钟之内,在《对联》杂志上找到老舍写春联的故事,奖励一支钢笔。当时,摆在我面前的12本杂志,仿佛12个迷宫。翻开第一期,我眼前一亮,发现“名人联话”栏目。不到两分钟,我在第6期找到。其实,这是父亲在有意培养我的学习眼力。从书中得知,抗战中,老舍先生以“联”明志,敢于亮“剑”,曾写过“誓扫倭寇,还我河山”的春联,寥寥八字,气势凛然,充分体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1962年除夕,他还写了一副自勉联:“付出九牛二虎力,不作七拼八凑文。”纵观先生一生,着实不负“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的赞誉。

  大年三十晚上,吃年夜饭,过年的气氛才算达到高潮。每家都会把最好的食物端上桌,有创意的家庭,煮一锅五色水饺,里面包裹着五味馅,寓意五福临门。每个人穿上新衣服,跑前跑后,端菜送饭,屋里屋外,全是年味。一切劳累、烦恼和不开心,都无影无踪,喜悦洋溢在每个人脸上,荡漾在每一丝空气里。

  麻花、米子糖、黄豆酥,还有买来的各类糕点、水果,铺满茶几,让人眼花缭乱。吃完年夜饭,就该守岁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笑着,拉着家常,看着中央电视台里的春节联欢晚会,感受着每一个人的不容易,体会着成功者的酸甜苦辣,希望自己也像节目里面的奋斗者那般有出息。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冲天的爆竹是除夕夜辞旧的欢乐,大年初一迎新的春风是快乐的音符。第一缕阳光,第一缕空气,第一声鸟鸣,是大自然的深深祝福。睡梦中的孩子迷迷糊糊地被大人喊起来,继续放爆竹。大人说,新年第一天是起点,要嘹亮,要响起来,冲起来……

  每一个新年的到来,都意味着旧的光阴远去,新的征程向我们敞开。无论时间改变了多少人事风物,乡情却永远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有自己,无论是看得见的“外”,还是看不见的“内”。善于改变,是成熟;自我改变,是革新。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