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2月02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15版:文学副刊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新年物语

  □ 彭庆玉

  农历新年,也叫春节、新岁,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也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12月22日在联合国大会上,将中国传统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

  农历新年三天,到底要怎样过呢?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路隔三五里,各处一乡风。地方不同,过年的习俗也会有所差别。我家乡墩台上过年的习俗,虽然离现在已经半个多世纪,但我依稀还记得一些。

  小时候家乡过年,除夕那天,要把水缸挑满,保证过年三天有水用,这叫“福水长流,子孙富足”。因为“财不入脏门”,上午一定要把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干净净,不但地面要清洁,还要把扫帚绑在一根竹竿上,头戴斗笠,换上旧衣,扫除屋内高处一年未除过的灰尘,这叫“扫扬尘”,把整个房子都要打扫得一尘不染。记忆中这些事大多是由我父亲来做。“扫扬尘”后,接着是张贴大红春联,春联书写内容常常体现了人们对新年的祝福,寄托着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例如,有学生的人家贴“勇攀书山甘洒汗水放飞心中梦想,泛游学海竞逐群雄一朝金榜题名”;做生意的人家一般会贴出“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等。那时还有人贴门神,这门神有两幅,听说贴的是唐朝开国功臣尉迟恭和秦叔宝两人的画像,也可能是刘备的结义兄弟关羽和张飞的画像,用以驱邪避鬼保平安。过去房屋的大门都是一合两扇门,一扇贴一幅画。

  大年除夕的重头戏是吃年夜饭,也叫团年饭。父亲洗手后,先在神龛上敬香、点燃红烛、祭祖,大约是在鸡进笼后的傍晚时分,全家人聚齐了一起吃。“吃歹吃好,一人不少;有吃无吃,团圆一席”。团年饭桌上,有爆米豆腐丸子(团团圆圆)、蒸鱼(年年有余)、莲藕(人寿年丰)、鸡(吉祥如意)、豆腐酱瓣肉(福如东海)、青菜(清洁太平)等,还有酒(长长久久)。吃时,堂屋大门半掩,后门全关,这叫关财门,只有全家人都吃完后才能开门。这团年饭吃不完叫有吃有剩,剩下的能吃上三天更好,也是年年有余的意思。

  除夕前要理发,按传统习俗整个正月是不能理发的,要等到二月初二“龙抬头”那天才可理,一家大小除夕夜要洗个热水澡,洗掉一年的污秽晦气,洗澡后还要接着修理指甲,有平安康健、焕然一新之意。

  除夕晚上大人要给家里小孩子每人一个红包,也叫压岁钱。传说,从前有一个叫“年”的怪兽,每次过年的时候,它都会出来凑凑热闹,摸小孩的头,被它摸过的小孩会发高烧,有病重的还会烧成傻瓜。有一对夫妇,中年得子,就把这小儿子看得很重。有一次,就用红包包了几枚铜钱给孩子玩,这个小孩玩着玩着就睡着了,他把红包放在了枕头旁边,“年”看见了,被吓跑了。后来,这消息得到了广泛流传,从此每到过年,长辈都会在除夕给晚辈红包,也叫压岁钱。晚辈有了压岁钱,就会在新的一年里,无病无灾,生龙活虎,天天向上。

  吃了年夜饭,洗澡过后,一家人就开始守岁。那时没有电视春节晚会,“年三十夜的火,正月十五的灯”,大年除夕晚上生一堆旺火,一家人围坐火堆旁“熬三十夜”。除夕守岁,这晚全家团圆,没有特殊任务,最好不要外出。还有一种迷信说法,叫子时听动静,鸟雀叫则是丰年,群狗乱吠则是荒年。观天色,俗话说“北风吹到南,无钱也满仓,南风吹到北,有钱也冇得。”过了子时,燃放鞭炮后,就可上床休息了。小孩们大多洗完澡后就睡了,以待翌日跟大人一起去给亲朋拜年。

  除夕晚上守岁过了子时,就到了新年的正月初一,此时家家户户开始陆续燃放鞭炮,以迎接新年到来。鞭炮也叫爆竹,《神异经》上说:“西方深山中有人焉,其长尺余,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热,名曰山魈。以竹箸火挂熚,而山魈惊惮。”这是爆竹起源最早的记载,说明远古人们为了驱吓危害自己的山魈才有了爆竹。因为山魈最怕火光和响声,所以正月初一天还未等天亮,便用爆竹将山魈吓跑,新的一年就会吉利平安。后来这放爆竹就成了欢庆新年的年俗。正月初一未到天亮,父亲就会打开大门,在大门外燃放准备好了的单个大鞭炮和二百响一串的小鞭炮,噼噼啪啪,震天动地。一时间,左邻右舍以及附近墩台,鞭炮齐鸣,好不热闹。新的一年除旧迎新,男女老少兴高采烈、喜笑颜开。

  大年初一,人们穿戴一新。小伙子穿戴得神采飞扬,大姑娘打扮得花枝招展。迷信说法,大年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把“扫帚星”引来,扫走了好的运气,招致霉运、破财。如果非扫不可,须从屋子周边扫到中央,这称为“聚财扫”,这样可以聚集财气。同时,这一天不能往屋外泼脏水和倒垃圾,怕因此而失运、损财。

  这一天,父亲会带着子女给墩台上的亲属本房拜年,虽说这样要到处奔波,但小孩们还是很兴奋,毕竟哪个受人尊重的长辈不会给孩子们糖果瓜子呢? 有时也能收获少量压岁钱。墩台上的村民相互登门拜年,这一传统民俗礼仪,会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增进人与人的感情。

  大年初二这一天的头等大事,是上一年新结婚的女儿,清早带着丈夫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不但要准备好拜年的鞭炮,还要带一些时新的礼品送给娘家的父辈叔侄弟兄,分送给娘家小孩子的红包一个也不能少,这一天娘家也会热情招待女儿女婿。

  结婚多年的女儿女婿,也可带着儿女初二回娘家拜年。但在我的记忆中,多数不是主动回娘家拜年,而是娘家父母在初三那天清早,派未成年子女到女儿家,去接女儿女婿及外孙一起到娘家团圆。我小时候,婶娘每年正月初三,都要分派我去接她三个女儿携全家回娘屋团圆。我很乐意接受这一光荣任务,因为每一次去堂姐家,堂姐都会煮几个荷包蛋招待,有时也会给我一两元钱的红包。

  比起除夕和初一,大年初二,年味开始有点淡了,但并未失去新年的热闹欢乐气氛。大年初三,被称为“小年”,是民间传说中女娲造人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一些寓意美好的活动,如剪纸、编织、刺绣等,以祈求新的一年生活美满、家庭幸福。民间有“初三饺子初一面”的说法,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包饺子,象征着团圆和美好。大年初四,是迎接财神的的日子。商家们会举行盛大的庆典,挂出寓意财源滚滚的红色灯笼,摆放各种吉祥物,以祈求新的一年生意兴隆。在家中,人们也会摆放各种鲜花、果实,寓意丰收的一年。

  大年初五,又称“破五”,是民间传说中五帝之一的黄帝的生日。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活动来庆祝,如舞龙舞狮、放鞭炮、吃团圆饭等。同时,初五也是“送穷”的日子,人们会打扫卫生,将旧物丢弃,以示送走贫穷,迎接富裕。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是春节的最后一天。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活动来庆祝,如观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等。至此,春节的各项活动才算正式结束,人们纷纷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整个春节期间,我家乡墩台上都充满了喜庆的氛围。乡亲们通过各种习俗和活动,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幸福、美满。随着时代的变迁,春节的习俗也在不断发展演变,但始终不变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团圆幸福的渴望。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